|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 ]; o# `- I8 ]" X% V把握创新与改革的内在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有过生动的比喻:“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
6 ?. C6 Y1 Y6 W7 @- G+ i/ S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八个坚持”重要经验,其中一条正是聚焦改革:“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5 u9 d+ ~& H6 ?* X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领域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谋划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
9 H2 \% [8 e7 o0 u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新时代以来,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兴未艾,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这历史性的一跃,全面深化改革是有力支撑和关键变量。- a4 D! F, ^" F; M
总体谋划% P% S* [" [8 g4 r) Z; V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改革必须全面部署
# }$ |- U* F1 {) }- h2 d) N9 T1 q大渡河波涛滚滚,输电铁塔的银色导线正凌空拉向对岸。
. z g7 Z0 f8 x4 J10天的紧张作业,金沙江上游—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跨大渡河段的导线展放作业终于完成。
2 g( x& `7 y7 v- o9 k5 d& x来自国网四川送变电公司的施工班长盛宇强参与过5项特高压工程建设,见证了我国特高压技术从“白手起家”到“领跑世界”。现在,特高压领域的国际标准几乎全由我国制定。
1 p# g6 M4 L7 ~* h( p点亮万家灯火,背后是数千家单位的联合攻坚、几十万人的共同参与,更是新型举国体制壮阔实践的缩影。
4 F2 z" q+ I+ L“没有单位、只有岗位”,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协同攻关,集中力量办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引领着科技体制的深层次改革,催生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科技成就:望苍穹,月背采样,北斗组网;瞰大地,高铁飞驰,盾构突进;探深海,万米深潜,海底采矿……
8 |6 k' ^ K/ W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
! s& k L2 T3 j2 K2023年仲春,一项改革为人瞩目: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组科学技术部。“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成为这项重要部署的关键着力点。+ B0 r8 O" y& `4 D, P, u1 z0 m2 T
改革如弈,既需要纵览全局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对准焦距的精准落子。
" [+ C0 O" |8 U; p2 ]4 }& {7 }4 {重点领域锚定改革锐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革越向纵深,创新越是澎湃。打通机制堵点,破解转化难题,新质生产力的“养分”愈加充沛。# B/ C' V$ O9 s4 j# D
中国高速磁浮列车跑出了600公里的时速,是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的鲜活注脚。企业牵头实施攻坚,集成各地应用成果,屡屡突破技术难关,气动阻力降低17%、能耗节约30%以上……高速磁浮列车已列入多地的交通网规划,将重新向世界定义“中国速度”。
/ [. \& n9 L7 M3 ^4 q6 j! s;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143项改革任务业已完成,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接续落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改革只有进行时。
9 \1 d' i+ Z' I7 |! j1 C; u$ K聚焦关键; ]2 G7 }" P1 l o5 R; ?) H! n
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7 N. D/ r: p4 T
“科研和经济联系不紧密问题,是多年来的一大痼疾。”
- d( ]8 o5 P( s8 a破解科研、经济“两张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方法论:“解决这一问题根本上要靠改革”“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7 L7 D! L. \2 C. g$ Z; }- x6 |4 k
打通通道,创新主体是“动力源”。
6 b3 k2 C! s. a- ?& k1 K“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这项被视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也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改革路径。& e: b/ k4 R8 L& T2 D. H9 `: F
洞庭湖畔,决口合龙。极限77小时抢险救援,合龙比预计时间快了10余个小时。背后,科技力量不可或缺。
% i9 V& L* ~! V! p# ^0 K$ z沿堤水面,无人测量船来回穿梭,探查水下地形和水流速度,为抢险筑堤提供关键水情参数。. Y3 V( `6 a2 O8 {
这艘无人测量船,来自上海华测导航技术公司。4 G5 e; |* k/ U Q
华测导航所在的上海市北斗西虹桥基地,聚焦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改革目标,推动创新要素围绕企业需求布局。企业足不出园,就可无缝对接相关重点科研院校。7 g# m/ J5 C" T" _3 ]
“十四五”以来,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社会比重超77%,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L9 i4 z0 ?! t0 v1 Z
打通通道,创新平台是“加速器”。1 e# J$ b) \3 X. H& m/ O! u
中国创新挑战赛已连续举办8届。在2023浙江宁波主赛场上,13项重大技术需求吸引52个团队现场揭榜挑战。“过去企业买不到想要的技术,科研人员守着成果却找不到买家,这场国家级赛事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和科技供给。”宁波市科技局副局长陈善福分享变化。
$ T! |1 b# A1 d9 V- I+ s0 f创新需求在哪里,改革就跟进到哪里。中国创新挑战赛是科技攻关组织方式改革的生动实践,采取“发榜+打擂”的方式,推进科研成果加速转化。8年来赛事共汇集企业创新需求3.4万余项,签订意向合同5500多个。
, l* i& c- r+ G: v重大项目组织方式改革持续深化,“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这也是“揭榜挂帅”首次写入五年规划,9000多万名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得以更充分地激发。
" k# s; Q, d" L# T" |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是一道世界难题。火热的探索连点成面、积厚成势,破题,期待中国方案。8 N2 x# J: P: C
系统推进' X. A1 G- ]. Y/ D8 g1 C& ]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4 R' h1 Q; u p* W, w% k
6月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系统观念,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E$ q5 s1 v& `9 X( n5 _, R4 L+ l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合为一个部分作出部署。三者内在一致又相互支撑,要“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2 `# O4 D2 d: `$ \$ @, I! x/ s% J/ |科技体制改革,放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框架下审视,一个递进逻辑清晰而有力: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2 q, X1 v1 `% m Z/ [% m2 @人才之于创新——“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汇聚一流创新人才,才能凝结一流科技成果。( P2 E& H' ^ ?6 m) T% U5 s- T
“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
( G2 _4 D7 I$ O; I/ [ S7 { W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讲到了科技工作者的心坎里,更为改革标定了方向。9 m9 I7 s9 C! Z& [0 X% O7 G' _3 R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申报表,从57页减少到了11页。”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奥运村科技园,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君将薄薄的一沓报表装入文件袋中。
0 x- S& Q) u5 t, I报表变薄,获得感变实。4年3轮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以减法增活力。- x5 ~: v/ X2 ]6 H4 k
通过“破四唯”竞聘,山东省农科院的“土专家”崔凤高评上了研究员,圆了多年的心愿。
: n- Y( t9 A) d# _曾经“一把尺子量到底”的人才评价模式,转向“各得其所、各展其才”。
( P- n* U/ Q# D7 V) W7 a教育之于人才——“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6 H+ o$ m& k- a3 M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回信,希望姚期智教授“带领大家继续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
. v* X6 O8 D# `: }, }% D清华园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种子,已然破土成长。
. d* i; k H# x2 ^8 y* R“让年轻人保持好奇心、充满创造力,是我们最需要做的事。”姚期智教授说,“在‘姚班’,学生们可以根据兴趣,广泛接触各项研究工作。一门课、一个项目,都可能成为深耕科研的起点。”; v: z; ~$ R* p
新时代以来,围绕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拔尖计划”进入2.0阶段,已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强基计划”启动实施4年来,39所试点高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选拔培养人才……+ A. _4 B1 J' i# @. x$ {, ]
鼙鼓声声、日迈月征,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时间。/ @* y! q' j0 X: p; [& B. t
“我们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一战略目标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 K0 a, r0 d8 i) P2 t6 o改革风正劲,创新潮更涌,中国号巨轮必将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阔航程中,破浪前行。(记者 杨旭 杨烁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