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吕克】随着《头脑特工队2》《神偷奶爸4》等暑期档新片票房大卖,好莱坞的热度仿佛回到了前些年水平,然而美国影视从业者和媒体并没有忘记去年的“教训”:由编剧工会和演员工会联手发起的大罢工,让好莱坞陷入数月的停摆,作品数量大幅减少和推迟,后续影响一直波及至今。好莱坞大罢工一周年之际,《好莱坞报道者》《综艺》等媒体通过大量采访和跟踪报道,回顾这场风波的同时,也发现编剧和演员当初争取的利益和权利并没能完全落实,反而陷入更严重的失业问题。
9 m; @1 {) E2 L4 P# o. H! O k: N/ ~ j* T; y
6 \- E# r# E0 {$ ?' |$ b" D5 V% V总产量下降37%; r- x- s) O3 Z: A. s4 y
由于不满薪酬待遇、工作机会以及人工智能(AI)的威胁,美国编剧工会去年夏天开始大罢工,代表1.1万的编剧和资方进行谈判,对美国影视业制作造成不小冲击。后来拥有16万会员的美国演员工会也加入罢工的队伍中,两大工会联手罢工的情况还是1960年来的首次,此举直接让好莱坞陷入停摆困境。5 ?! }+ Z$ ?; u
经过漫长的讨价还价,代表好莱坞资方利益的美国制片人联盟去年9月底与两大工会达成和解协议,在编剧薪酬和演员分红、保证项目雇员规模,以及对人工智能使用加强控制等方面取得共识后,好莱坞从业者去年10月返岗开工。然而这场近三四个月的罢工让众多电影、剧集和电视节目进度严重推迟,其破坏力一直持续到今年暑期档,而且在《好莱坞报道者》等业内媒体看来,编剧争取的工资和奖金并没有完全到手,整个行业的工作岗位和就业率反而更低了。: J# z/ L: A7 o- X+ K
“尽管整个行业在去年10月后逐步走出劳资纠纷,但好莱坞感觉仍然在泰坦尼克号上,这些创意从业者感觉自己越来越贬值,各大片厂则在积极削减成本,重新梳理业务。”《好莱坞报道者》统计后发现,与2022年同期相比,今年近6个月来美国影视产业的总产量下降37%,导致开工量不足,有些编剧和演员连保证医保的最低收入门槛都达不到。因此,如今再回顾那场大罢工的理由和诉求是否合理,工会争取来的新合同是否改善了从业者的生活,不同的采访者给出的答案并不一致。
% r" T5 V8 p' q1 |“最大的自我伤害之一”
) F$ e! \& i4 |' {# J在美国编剧工会董事成员大卫·斯莱克看来:“罢工是绝对正确的。人工智能的保护措施尤其有效”。不过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编剧/制片人并不同意:“去年的编剧大罢工是最大的自我伤害之一。罢工造成的停工,恰恰让那些制片公司有时间反思之前的模式,考虑如何进一步大幅削减开支。”
5 T8 Q. }5 r0 q, u演员托马斯·奥什拉属于“罢工有用”一派,“在谈判早期的时候,罢工起到积极的作用,这说明当人们紧密团结时,完全可以更进一步”。但是在片厂高管们看来,罢工对业务造成沉重打击,特别是在传统影视产业正在被华尔街整合到流媒体业务的微妙时刻,大罢工反而加剧了行业萎缩。工会方面则坚持认为,行业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我们当时必须那么做,否则制片公司绝不会同意那些协议。有必要的话,我们还会再来一次”。- `2 i$ g4 p6 `& w3 ~
好莱坞资方和工会对于这场大罢工仍然采取不同立场,虽然一年过去了,但鉴于影视项目和行业发展的长期性,现在仍不足以对大罢工的“功过是非”盖棺论定,媒体预测后续的影响还需在几年内真正显现。$ U+ Y2 y1 r5 h' }3 ?. |
不过,在某些特定的条款上,争议如今非常激烈,例如编剧工会去年谈判争取的主要权利之一——“迷你工作室”,采取该模式的影视项目因为雇用更少的编剧,创作周期也比常规节目更短,片方可以更容易地控制成本。
; x' x' C* [9 z1 S* K8 w) O但工会认为,这种迷你模式压榨从业者,坚持要求片方最少也要雇用3至6名编剧,并且获得更多的额外报酬。虽然片方在这个条目上让步了,但造成的后果就是今后不想再搞“迷你工作室”,与其被工会盯着最低雇员人数和酬劳奖金,还不如直接雇用独立编剧完成所有工作。对于罢工造成的这种演变,好莱坞从业者意见不一,有人批评这导致立项的减少,也有编剧认为接到活儿后收入的确有所提高。/ A4 J; t& ?' ~, F% F, W
片方迄今仍未完全兑现承诺
' C" n# W+ P; B( ~5 `* |好莱坞演员工会的成员还在盯着另一个与他们收入息息相关的条目——流媒体点播分红的落地,去年的新合同规定将有75%的奖金分发给这些演员,但现在人们仍然不清楚这笔钱究竟如何分配。洛杉矶演员工会董事凯文·迈克科克尔表示:“这个奖金池的条款非常复杂,必须具备一些先决条件,我们到现在也搞不清楚细则。迄今为止,演员工会才收到今年第一季度符合条款的项目的首批数据。”
) s2 h1 v' Q, B# m2 f' ]此外,还有一大项编剧、演员工会密切关注,但又充满变数的条款:人工智能的使用。去年工会获得承诺,禁止使用AI编写剧本或生成素材,片方也必须得到演员本人同意之后才能创建和使用他们的“数字形象”,以防真人角色被替代。# b. ^: p3 J2 V
然而,随着AI科技突飞猛进,之前的条款还没来得及落实,今年就出现演员南迪尼·巴帕特、特技演员玛丽·芬克被要求在合同中同意使用“数字合成形象”的情况。面对强势的华纳公司,两名从业者犹豫后放弃签字,前者在拒绝扫描后完成了表演,后者则没能获得工作机会,这说明好莱坞片方迄今仍未能完全兑现承诺。* W: C: p9 B- a! R& J$ r* J% D. S
人工智能除了创作剧本、复制演员形象,还能重现演员声音,在这方面,好莱坞片方、科技公司和演员之间还存在着某种博弈。今年5月,AI领头羊企业OpenAI公司未经本人同意,擅自使用好莱坞女星斯嘉丽·约翰逊的音色制作AI声音,虽然事后道歉,但仍被视为一种对个人尊严和工会条款的挑衅,同时也暴露了法律法规往往滞后于科技发展的弊端。4 U3 B2 K' m+ q% |, n' Y
在英国《卫报》看来,去年的好莱坞大罢工固然在工资薪酬、流媒体分红和人工智能监管上取得一定共识,“但这种解脱和喜悦感中还夹杂着恐惧,好莱坞已经无法回到旧日时光。拿到更高薪的编剧和演员们发现工作机会更少了,各家流媒体的发展策略仍举棋未定,而人工智能是否真的会成为‘一种工具’,人们还需要回归理性视角。但从好的方面看,去年那份罢工后的新合同,至少让人们积极正视未来的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