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拉萨9月18日电 题:跨越山海的情谊——对口援藏的暖心故事
$ K" u9 b6 m7 K9 t5 R 新华社记者储国强、翟永冠、李键 z) h* ^# }) l
今年是对口援藏工作开展30周年。) P8 y! a/ V" p" R" ~' m5 ^+ f. M) ~
“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
3 f! d1 U M0 [; K% G* l: f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关怀下,中央有关部门和援藏省市、援藏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产业援藏、智力援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对口援藏机制,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把党中央的关心、全国人民的情谊送到雪域高原,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力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W/ H0 P$ E$ X1 v _
5 m1 g: `1 m/ v5 L1 i; f* _% G8 J+ f% X
* H& {) ~ x* }5 N! G) n 聚焦民生暖人心1 s* Y g" u+ i2 w+ G7 {, |
“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习近平: Q/ Z8 i/ T3 f) J4 O
【援藏故事】/ l$ w# A `& j# g- y8 ^
马上就要离开西藏了,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援藏医生闫朝武,仍在一台心脏手术上忙碌着——这是他在西藏工作期间做的第301台心脏手术。
( F' {5 k! r4 s/ T “有前几批援藏医生打下的基础,本地医生对手术流程更熟悉了。这台手术,我们只用了半个小时。”他说,现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有先进的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技术和丰富经验,初步实现了先天性心脏病“大病不出藏”目标。; n# a# c; [8 T# r
按照“以院包科”机制,经组织选派,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又迎来了阜外医院选派的援藏医生徐亮。“接下来一年,科室就看你了。以后碰到啥疑难杂症,两地可以通过远程会诊解决问题。”在分别仪式上,闫朝武说道。' m4 H+ U" M0 ^" W$ M: Q. y, ~9 ?
2015年起开展的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通过持续不断的医疗人才接力,形成团队优势、发挥整体效应,让高原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优质医疗服务。近10年,4400多项医疗新技术、新项目陆续开展,2500多项医疗技术空白得以填补,各种前沿治疗方案来到雪域高原。8 v4 o: R2 c) ~. W3 `3 I) n( m*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由浙江援藏对口支援的重点项目——拉萨那曲第一高级中学,2024年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总体上线率为100%、本科率超96%、重点本科率近69%。来自浙江的援藏教师伍鹏飞说:“我们用优质教学培育当地学生,同时把浙江教学理念和经验传授给本地教师,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本地教师队伍。”$ w5 w0 {! r8 Y( H5 D8 _, [, G* {1 Q
/ L T( y& B7 k8 Y# W) M
: z/ Z' C2 H# i5 G+ K
上海援藏教师潘杰(右一)带领学生在青稞地里上思政课(2021年9月14日摄)。新华社发
, e/ j! x9 C: P% w 亮眼的成绩,折射出“组团式”教育援藏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0 M% \. [5 ?7 @% r; @# j; h: B 2016年4月,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人才进藏。截至目前,17个对口支援省市已累计派出2100余人次教育援藏人才,对口支援西藏21所中小学校,帮带本地教师2500余名、团队150多个,让西藏各族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r6 K- f0 q6 t& A" P1 y( p
【新闻延伸】/ X5 Z9 [; y: W% s/ g' A
医疗和教育是西藏民生发展的重点,也是对口援藏投入的倾斜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组团式”援藏已成为精准补足西藏民生短板、发展短板的“法宝”,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显著优势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 c/ S6 V% s, |% V: l9 t
& I6 g( b ?$ c, l( f
0 P+ f! m: f$ T T( y& Y 持续耕耘育产业8 P! ~% w h, y0 B& o! L$ d1 x6 \
“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深化改革开放,加快铁路、公路及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统筹发展和安全,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习近平
% g- `8 y+ n J8 r+ B 【援藏故事】3 M0 Z4 O% z5 O( s" [
九月之初的雪域高原,秋意初显。拥有全区最大的设施蔬菜基地的日喀则市白朗县,开始准备调整大棚蔬菜的种植结构。+ b/ X1 U' w& K/ b' D7 u0 ^& `7 w
“我们要根据市场进行种植结构的调整,与区外蔬菜打时间差,建立与区内区外市场更紧密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让群众有更多的收入。”山东省济南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李东说。- Y/ f d% W+ m+ {
& \' e) I6 s+ t7 Q
9 _( g8 y0 E# j 在日喀则市白朗县,济南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李东(右一)在与当地种植户交流(2024年6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丁汀 摄
0 N/ t( h/ C% A l6 f6 b 白朗县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山东援藏的力量。在济南市援藏干部的持续推动下,白朗县现有蔬菜种植面积达1.74万亩,蔬菜年产量约6.6万吨、年产值约3亿元,蔬菜种植收入占全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16%。$ {6 x# N- D" f, M
近年来,白朗县建成了西藏首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并推动产业全面升级。2023年,济南市第十批援藏干部经过深入调研后,提出做好“生产端”和“销售端”、打通蔬菜产业链的思路。目前更多适合在高原种植的果蔬品种正在培育,标准化生产流程逐渐确立。4 F6 R7 \* N b1 f3 N1 ]. B0 ]
山南市,位于雅鲁藏布江畔,西与日喀则市毗邻。近年来,湖北省把发展产业作为对口援藏的强基之策,助力山南高质量发展。
% m( c1 d% W. w7 B) }" E; Q 2003年,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落户西藏山南市桑日县,这是湖北实施产业援藏的重点企业。该企业在秉承绿色环保理念的基础上,生产的各种水泥产品,广泛用于贡嘎机场、拉林铁路、水电站开发项目等重点工程,降低了国家在藏重点工程的建设成本。截至2023年底,华新水泥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82.44亿元,向当地上缴税收22亿元,带动了当地电力、运输、矿业、服务等产业的发展。; `2 Z8 x/ w0 Y4 |7 t9 T
更多的产业援藏项目正在奋力推进。“拉萨菜籽油”“山南藏鸡蛋”“林芝茶叶”……30年来,对口支援省市和中央企业深入挖掘受援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以产业发展激活受援地发展内生动力,推动雪域高原实现高质量发展。# o+ g& W( L8 [) [, i6 T
【新闻延伸】. U: a) u7 x8 T+ }" ]
越来越多援藏产业项目正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类援藏项目累计实施9500余个,仅“十四五”期间,17个援藏省市就安排了产业援藏项目229个,安排援藏资金44.06亿元,助力西藏高质量发展,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M. \3 V$ K6 J. N, N, J
% }/ n, k3 ]$ R, {
2 b8 H6 W8 b. J7 G, ?# `, { 援藏精神薪火传) o- O3 p2 [. f/ s. G
“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习近平
" p( r- E1 z& Q0 P 【援藏故事】- n: W: M6 ?) d1 U6 O1 g4 T
进藏即将满半年,来自浙江省宁波市的援藏医生吴嘉涵,依然不适应那曲市比如县4000多米的海拔高度。, R+ Q W$ x% ]5 I
呼吸着稀薄的空气,吴嘉涵才体会到母亲李白恩当年的艰难。30多年前,时任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主治医师的李白恩主动报名来到西藏,两年没有回过一次家。
% S6 w+ |/ W$ v% h! s& H+ L F& } 长时间见不到妈妈,当时年幼的吴嘉涵默默地在日记本里表达思念:“妈妈在4500米的高原上当医生,长大了我也要像她一样。”多年后,循着母亲的足迹,吴嘉涵接过了李白恩治病救人的使命。
/ k# i, l3 V5 E 严酷的自然环境,考验着援藏干部的责任和担当,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和才干。
& @* R* O4 i- y2 O& R3 i( } 2019年,来自中国宝武集团的徐坡来到海拔4700多米的日喀则市仲巴县援藏。援藏期间,他忍受着高寒缺氧环境带来的身体不适,启动基础教育振兴、就业援藏和产业援藏等项目,作出了积极贡献。
r* n- M2 c. M# I/ U# z/ r9 f2 [ 援藏3年期结束后,根据组织安排,徐坡还将继续留藏工作。“高原上工作虽然辛苦,但这种奋斗更有价值和意义。”他说。
2 `' X& ]8 E) o, |2 {! q! x: z2 L
3 P {* V% v' w1 _
2019年4月1日,人们在全国援藏展览馆内参观。新华社记者李鑫 摄
$ [/ T2 R: p c7 Y 长期在高原艰苦环境下工作,有一些援藏干部将生命永远留在了西藏。+ j5 q; A$ V% n
在位于林芝市鲁朗镇的全国援藏展览馆内,摆放着对口援藏以来不幸牺牲援藏干部的照片:上海市第二批援藏干部邵海云、安徽省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生赵炬、北京市第五批援藏干部陈北信……很多人在倒下时来不及留下只言片语,豪情壮志却永远铭刻于山河大地。- a! q4 }5 ]% @* ]- H
风雨无阻三十载,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前赴后继,挥洒青春、汗水甚至生命,与当地广大干部群众携手同心,谱写一首“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壮丽史诗。
* ]& n6 D5 S! t! I+ n 【新闻延伸】
: w I n: B' I+ ` 30年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中组部等中央主管部门先后组织选派10批、近1.2万名干部人才进藏工作。选派结构持续优化,从主要选派党政干部发展为选派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相结合,人员、学历、年龄、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坚强干部人才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