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记者赵旭)在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沿线邂逅花坛,是无数人国庆游的“打开方式”。9月25日,“祝福祖国”巨型花篮亮相天安门广场中心,10组立体花坛扮靓长安街沿线。
9 |& O) x/ A. j9 J$ H/ O1 `+ m/ N自1984年起,每年国庆,均以花坛装扮天安门广场。每年的花坛都以当年发展的新成果、新亮点作为设计主线,透过一个个花篮,能一窥国家和人民的大事喜事。岁月流转40载,曾经元素较为单一的平面花坛,如今已演变成色彩更丰富、造型更精雅、内涵更饱满的立体花坛。这把历史标尺,镌刻着时代发展的印记。9 M k v% A. f
1 S9 v3 w4 u, _' T& w& o9 }
$ c9 Y9 H1 P X& i Q( q3 V
. p4 A, ^% o4 B3 N5 s$ Q7 o. u
图为9月25日拍摄的天安门广场“祝福祖国”巨型花篮。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T7 J6 ]$ u3 R- G' F
今年“祝福祖国”巨型花篮,顶高18米,以喜庆的蔬果花篮为主景,篮内除传统的牡丹花、月季花等花卉外,首次选用葫芦、南瓜、辣椒等蔬果,象征福禄吉祥、喜庆丰收、红红火火,寓意“蔬果飘香、繁花似锦”。
+ `; `# d, K8 i( k4 U! J( F: d. E
9 E: p6 n& V% ~# E* \7 {- d* ?6 r T) u- F
1992年国庆前夕,由17万盆鲜花摆成的15组大型花坛出现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宋连峰 摄
/ Z7 b1 T1 ^0 u; `0 A3 a" k) O& X* C时间拨回1984年,天安门广场头一次出现花坛,当时仅以摆放花带、花堆的平面形式呈现,花色相对单调。1986年国庆节,名为“孔雀开屏,龙的传人”的花坛亮相天安门广场,这是首次尝试搭建立体花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发展日新月异,国庆花坛也随之蝶变,2008年时,近10米的传统宫灯造型花坛现身天安门广场,造型逐渐凸显立体感、层次感。1 [ E; Y8 k! w/ j
. Z7 {# p" x/ t }$ t# V+ A A7 X" N' x$ U. l) f
w1 u4 ~5 Z$ x5 W
2012年9月26日,游客在天安门广场“祝福祖国”巨型花篮前参观拍照。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 t& f3 d( \! l" Y自2012年以来,天安门广场国庆花坛以“大花篮”为主基调,历经花篮、花果篮、“五谷丰登”大花篮、蔬果花篮等多重形式,层层递进、年年创新,折射新时代中国阔步新征程、人民生活欣欣向荣的图景。) p, Z8 H0 X$ L, s
“所有花坛连在一起,便是一串脚印。”担任国庆花坛总设计师20余年的蓝海浪感慨,花坛是新中国成立75年来飞速发展的“剪影”。
8 X' [+ G) |2 c' a( |/ A# N* _4 }" r) d. m4 z
( V( ]( y" A* J ^% a
/ d$ S/ i! q7 ? @3 A 图为9月25日拍摄的长安街沿线东单东北角的“创新中国”花坛。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g' U. W5 _6 p- }+ G- |- `: Y
从抽象的时间里剥离出具象的表达,时代的变迁一目了然。2 H: q& m& @: N6 O7 F- }
技术新了。“打造花坛,科技同样是第一生产力。”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先哲说,实现从平面到立体,要突破花卉抗性、灌溉技术方面的关键难题。随着我国科研实力持续提升,穴盆苗栽植、无土栽培等技术日臻成熟,上述问题迎刃而解,得以催生灵动精美的花坛。当年靠人工浇水养护,现在已实现自动化节水灌溉,且花坛材料实现了可循环利用。6 F6 j% S7 U; Z: s% m8 v
色彩多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有关负责人回忆,初期国庆花坛所用花卉只有孔雀草、串红、鸡冠子“老三样”。今年仅在长安街沿线花坛首次亮相的植物新品种就有75个。如今,常用于国庆花坛制作的植物品种已达百余种,实现“品种自由”“花色自由”“细微造型自由”。“花坛的色彩犹如我们衣服的颜色,由原先的单调单一变成现在的五彩缤纷,这也象征着我们生活得多姿多彩。”
1 U; ~8 q9 D& _6 \题材广了。梳理历年国庆花坛设计元素发现,其内容表达不断丰富。从中国龙、长江和长城、北京奥运会会徽、祥云和中国结等意象,到今年的嫦娥六号、无人送货车、花园城市、登山骑行的健儿、禾下乘凉的农民、劈波斩浪的货轮等,悉数讲述着科技强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粮食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各方面的发展历程。“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几年国庆花坛的设计灵感一抓一大把。”蓝海浪说。# [, o/ p3 z# q( A$ e
6 O. A" b1 q7 W1 `* q5 j: \' u* V5 ?; s* H; O5 t: @8 _2 i) S
: h: U3 w- |/ f, C5 [. J- F( P& ^* B
图为9月25日拍摄的长安街沿线建国门西北角“普天同庆”花坛。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3 d- _2 B( U4 I: i4 y
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国庆花坛还蕴藏着传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 a1 z) g# k! R/ Y' w# L
40年来的花坛,融合了爱国主义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喜庆祥和的特质,这是根与魂;新技术、新材料,以及年轻化表达、时代化表达,则传递出“花语新声”。“设计理念背后,不变的是中华文脉,变的是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蓝海浪说。
, y- u- ]6 V+ G% `, @5 R0 q) \0 h9月25日一早,来自浙江杭州的蒋芳带着两位老人来到天安门广场。“我爸妈今年正好都75岁,与新中国同龄,带他们跟大花篮拍个合影,意义非凡。”
/ c% n0 a& n, D% y$ _3 Y# y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跳出花坛看花坛,既能看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大”,也能看到你我脚踏实地踔厉追求美好生活的“精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