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e6 Q4 Y. b! d
, j' V) H+ c) C0 e- i# p, U
全文共2159字 | 阅读需6分钟
2 B* J# F6 Q/ X% P# Z% u2 S. v* H4 O5 r0 n% g4 z
0 i6 I4 [+ {7 G- z( ~. y& t& y& W
5 L8 Q8 F0 s3 w( t3 _( `* |
国庆很多外出旅行的人要么堵在路上,要么在景区看人海。现代人酷爱旅行,口口声声说:“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一辈子还得至少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9 B. n% V9 D: b4 d1 w5 k; P
经济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交通的便利让今人的旅行不是难事,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都是触手可及。可是,古人又是如何旅行的?除去那些酷爱旅行的帝王,如:秦始皇、隋炀帝、康熙、乾隆不说,普通人是怎样旅行的呢?5 d! D. G& @* Q; ]! l
% t8 b4 k4 R& E C8 |* M: m% a
2 J- m8 m, J/ ?' \( G# a2 u
2 }/ J% o2 S% }$ Q6 a; X
清朝华喦所作《天山积雪图》中的旅人形象_图
6 c9 i; R7 H% Z0 F* \2 z$ @% W: u$ O
吃:
" y% V" ]' w+ k2 p+ |$ Y7 f3 S6 ^民以食为他,古人出门旅行头等大事就是带干粮。现代人只要带上钱包即可,古人可不是带上银子那么简单。由于经济不发达,并不是随处都有餐饮店。
1 G' Y1 L4 B* J: g2 r8 _% e5 d电视剧《那时花开月正圆》里的女主角原形乃著名陕西女首富周莹,周莹在经营家业最兴旺时,她家的员工出公差可以不吃别家饭,不住别家店,也就是到处都有自家经营的店。2 A G* U0 C$ b# Z$ S0 Z8 Y3 j
从《水浒传》里可以看出,英雄好汉出门在外吃饭是个问题。在繁华闹市,可以“三五斤牛肉自与洒家切来”;走到地处偏僻的村店(祝家庄),就没肉可吃了。鲁智深因为饥肠辘辘,饿肚子时和两个道人打架,险些打败,待吃了史进给的干肉烧饼后才满血复活。由此可见,古人在出门前务必盘算好吃的问题。如,携带干粮、随处化缘等各种方法通用。也由此,古人发明了能存放十天半个月不变质的“锅盔”等旅途食物。
, y' q! x6 C& M9 x9 J
, ~$ g- i. }# S/ |5 [# l& K1 |. m) f6 U0 [9 e
; O7 L5 R$ y, V. w. h/ z/ y( W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里出行的人_图" {( {# h$ N/ q1 c. d
j* a* \ A2 p' Y4 A7 H" {0 u住:( s) W- u9 d' Y/ ^, j2 J
古代住宿既有官办的驿站、庐舍等,也有民间以营利为目的的旅店。我们在影视剧里耳熟能详的那句店小二经典台词:“客官,你是打尖还是住店?”“打尖”指的是吃饭,古代的旅店是将餐饮和住宿分开的。比如《水浒传》里押解林冲、卢俊义的那些旅店,还得客人自己生火做饭。' B3 k& h. Z0 H
著名背包客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经常提到一个住宿地——寺庙。投宿寺庙对于今人来说很少见。现代的寺庙已不像古时候那么“好客”,既能留张生那样的读书人在此常住复习功课,也能留徐霞客这样的旅人为其解决短时间住宿问题。' a; K9 v- _) i' O( F; O; l
O' ^" N# Q& k
: Z; n; q. z1 n6 g, e! G5 F! l4 G2 ?1 V& R! Y7 v6 x$ B: a
汉代 驿亭_图
2 A- U- C7 ~7 M* b4 X- m/ W不过寺庙提供住宿并不一定提供吃饭,徐霞客就有在寺庙自己亲自做饭的经历。进门时,你只要留意一下天王殿里韦陀手里的杵朝哪个方向,就知道这座寺庙是否能提供免费食宿。韦陀的杵拄在地上,说明庙小,不能提供食宿;如果杵是平端在手中,表明此寺庙可以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可以免费提供三天食宿。当然,这都是对云游僧而言的。如果是普通老百姓,那就得看你的佛缘如何了。人家徐霞客精通佛法,与僧人有共同语言,所以在寺庙混个食宿自然不在话下。
6 p& a! ?% j, _' B% O4 f顺便提一句,古人旅行没有朋友圈可发,但是这种情绪也是需要释放的。于是诞生了“客舟题咏”、“驿壁题诗”。“客舟题咏”是古人写诗常见的一类题材,其中不乏千古名句:王安石在泊船瓜州时写下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下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驿壁题诗”的故事也有很多。陆游在川蜀驿站住宿时,爱上了一位姓杨的姑娘,二人卿卿我我,在驿站墙壁上留下了不少情诗,惹得后来住在这里的人羡慕嫉妒恨。
8 g" Y6 y! {$ D: ?' @+ i6 ~8 k! L @* d& b
0 ?+ {2 I4 M$ `* c! j/ ?2 _3 g, [, [2 D7 ~. w
徐霞客旅行路线图_图% v$ w E* V. f- W
行:
, e' U1 @4 U# O) a1 |; \5 q, h) D+ h说到出门的交通工具,古人能有个骡马驴骑骑就已经很不错了,要是能有轿子坐,那可是真不要太好哦!& d* d# \* ^1 a7 @+ x
陆游去剑门关旅游时,“细雨骑驴入剑门”。唐三藏取经时有白龙马,这更是豪华级配置。更多的旅人都是靠一双脚来“踏平坎坷成大道”。所以,古人出门一定要有双好鞋,鞋有多好,路才能走多长。1 P! b% g4 m3 r, L W
杜甫曾牢骚:“威迟哀壑低,徒旅惨不悦”,表达了徒步于高山深涧中的艰难。关于“徒步”旅行,如果你换个角度看,也颇有诗意。就像薛涛说的:“一路烟霞草木香”。9 e/ F2 E' k S0 r
遇到水路就靠船行。徐霞客在丹江漂流时,曾做下这样的笔记:“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舞。出坐船头,不觉仙也!”不过,徐霞客的漂流与现代人玩的漂流性质不同,前者是将船当交通工具,后者是纯粹娱乐。/ [. v* r* c. g% L f2 \' ?
1 w3 S8 [5 I6 u. E _# Z' e6 v
" f$ m! J/ D" c# W: D0 `8 O" Q1 [* I! Q
清代绘画《抚远大将军西征图卷》中的索道,古代山路的一种捷径_图* O8 z7 S- Y* X9 J) S
玩:9 R9 T+ ]: t" S9 n7 r
古人旅行有一点是今人远不能比的,那就是景点不收门票。那个年代,青山绿水不用一钱买。而不是现在,青山绿水变成了“金山银水”,国内大凡有个可看之出,必然圈起来搞所谓“旅游开发”,直接效果就是加了道售票大门。景点门票价格畸高,且一路看涨。若是景区评上了某个等级,门票价格就更有理由翻番了。景点门票已成为游人旅行中一笔不小的开支。古人倒是将好山好水拿来“共享”,没有靠售门票盈利的。# J! \ D0 L+ f! D- v
不过,由于古代经济技术手段落后,对自然景点也无力开发。所以李白感慨:“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今去剑阁,再也不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旅游设施齐全,险关已不再。% `1 n q2 G9 h# l% }. R
' n( s0 Z1 q D, |
' G! R* a# N0 z3 z. `6 o5 [5 I6 K! U0 g: k
宋朝文人出行_图
! s6 s$ \6 s5 e8 {) c# v其实古代人出门旅游,主要是因为“从政”,所谓“宦游”,就像杜甫写的“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红楼梦》里写怀(游)古(记)诗的薛宝琴,她小小年纪,足迹留下不少,也是因为有个宦游的老爸,她随老爸当官一路行走,才有了丰富的旅行阅历。- I$ t& ^8 i! q# g M0 E4 R6 L
还有一种情况是“经商”,就像白居易笔下琵琶女的老公“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日浮梁买茶去”,这是因生意从江西北部的九江跑到江西东北部的浮梁。0 @2 Q& S+ \0 t+ L# O- b
至于像唐玄奘那种“公派”性质的出差,虽然路途遥远而艰辛,但毕竟有因“公”背景,到底不一样。
. V. M8 G& u5 L) {+ }8 p0 K一般老百姓是很少出门旅行的,受限太多。徐霞客之所以能游遍名山大川,要知道人家首先是个富N 代,银子是不缺的。: }7 Q! I! g+ G; Y! X$ M% @0 B
! O9 R0 t) g# j/ x
4 w) w0 W( w4 t. s;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9 h) r! w4 w& r$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