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假期哀牢山突然爆火登上热搜。哀牢山究竟是座什么样的山,山里都有什么?
8 l! K9 q( f8 C$ M+ F哀牢山全长约500公里,自西北向东南纵贯云南省中部,是云南省东西两半部气候的分界线,山上有全国最大的原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 q. S+ }+ r. }) Q1 c( Z
哀牢山脉中段和北段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不仅是数以百万计珍贵野生动植物的家,也是它们的庇护所。
) u. h* \+ m3 l/ s1 X登上热搜后的哀牢山引发巨大关注。10月6日,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发布了《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市管护分局关于禁止进入自然保护区开展各类未经批准的人为活动的告知书》。告知书表示,支持自然保护,最好的行为就是不随意进入保护区,让动植物们自然生长,不受干扰。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入自然保护区开展科学考察、登山探险、穿越、游憩、拍摄等对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构成干扰的人为活动。
3 c+ C' C2 D0 ?+ t纵贯云南省中部,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9 U3 N- q; J* d-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显示,哀牢山脉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结合部,是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哀牢山自西北向东南纵贯云南省中部,全长约500公里,也是云南省东西两半部气候的分界线,是云贵高原温润气候的天然屏障。/ P9 [5 g" h% K2 `; [; I; w( m
哀牢山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时期至第四纪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地面大规模抬升,河流急剧下切,形成深度切割的山地地貌。由于山体相对高差大,气候垂直分布明显,从山麓至山顶依次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气候。
: f: ~: `& {* ?. h! l+ _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哀牢山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哀牢山保护区”)位于哀牢山脉中段和北段,地跨云南3州(市)6县(市),即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楚雄市、双柏县、南华县,普洱市的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和玉溪市的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总面积67700公顷。
- D# s, |* ?3 x1 G) P: [, S1 _- y$ m# p: L# K& o: o1 q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处位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官网图
& P* Q- S- B2 X* J h* L: v/ b) i* g
微信公众号“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和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的官方网站,不时会发布哀牢山保护区内新发现的珍贵野生动植物视频、图片,通过这些可以窥见哀牢山生物之多样、物种之丰富。" ~ I [9 ~6 C
* u4 @2 _" g8 u, Y* d, v% H4 R: z白花独蒜兰。 史鸿华 摄
0 v4 M. [5 Z& L) Q p$ i. v* N
( Y; z$ k. z% O k例如今年7月,微信公众号“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发布消息称,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开展哀牢山楚雄州辖区重点保护植物调查时,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白花独蒜兰(Pleione albiflora),《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濒危等级为极危(CR)。& m; Y+ k' C8 p, j* |9 W! V
' `) N, [+ E e
漾濞槭树形,其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CR)。 杞金华 摄
) ]' {% R8 Y! g* L n$ n( ^3 d/ X; Z- G8 _5 k6 A* C5 k' O
今年8月,上述微信公号又发布了科研人员首次发现“明星物种”漾濞槭野生种群的消息。漾濞槭在哀牢山楚雄州辖区的首次发现,不仅增加了新的记录点和就地保护点,还为该物种的科学研究、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 g: \0 Z2 y5 M' h
$ d4 R; ~ ]5 z4 _5 J6 A A
- d% i2 w0 e- U z* w# f$ U) O
+ E9 T T5 g6 [/ z& x9 K
t! K: V* g* @5 L* a" A# \' }
! u% J9 M5 e$ d, d; ~# {3 R
哀牢山保护区内野生动物扎堆亮相。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 提供(01:26)
+ c M: r+ o' o& s H哀牢山内同样有大量珍稀野生动物。今年7月26日,微信公众号“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发布上述观测视频,记录了红外相机在同一点位拍摄到9种动物的身影。其中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亚洲黑熊、豹猫、黄喉貂、白腹锦鸡)和4种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野生动物(赤麂、果子狸、食蟹獴、豪猪)。" C% c& B5 t' w% ^2 B- L
微信公众号“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发布的消息还提到,9种动物中就出现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既有大中型兽类,也有地栖性鸟类,实属罕见。这一现象也反映出该区域野生动物栖息地保存完好,食源丰富,生态链较为完整,人类活动强度小,非常适合野生动物生存和繁衍。+ n3 K7 [ O+ L* n" E% B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共安装红外相机260台。监测人员每隔四个月会进入林区收集红外相机视频和图片资料,再从海量的资料中找寻野生动物的身影。0 X3 f w8 ~% X+ e2 `/ u" j
% j# L q" t. d# {/ O# a
2 S. D. x" O/ Y& ~* u9 o; O% y# l& p# e- n4 F
7 N. I1 s, q A2 Q
w' A5 c1 C( ?4 R- G c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亚洲黑熊。截至2023年,在红外相机数据整理分析中,260台红外相机中已有50余个点位拍摄到亚洲黑熊影像资料,证明了保护区内亚洲黑熊有一定数量分布。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 提供(01:23)
9 |1 c/ V- i1 o+ |: v$ o9 G2 z5 m4 w
2 L7 n2 x0 r& L, [1 `* ~! o; L/ G( u- E9 m C; f
) m; R. \' P' {# Z2 X
& n9 f U9 w' X7 m2 o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整理红外相机影像资料时,发现赤麂母子同框活动的温馨视频。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 提供(00:15)
/ ~# b" C3 w* q$ {游客切勿贸然前往,不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 Y8 [* ?7 o% P8 c) O) `2 f
因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哀牢山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5 r: j& _2 r$ f( h4 K微信公众号“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发布的相关介绍显示,哀牢山保护区,主要保护以我国亚热带地区面积最大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以西黑冠长臂猿、云豹、灰叶猴、猕猴、绿孔雀、鸳鸯等珍稀动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保护以长蕊木兰、水青树、红花木莲、野茶树、云南七叶树、绿背石栎为主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
; ^5 V* Z4 z8 C/ N- W- S" Z保护区已采集和记录到野生维管束植物178科、663属、135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长蕊木兰、喜马拉雅红豆杉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水青树、金荞麦等7种。- s. A. M& U, U
保护区共有哺乳动物120种,隶属于8目、28科、78属。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名录2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印支灰叶猴、林麝、大灵猫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亚洲黑熊、短尾猴、中华鬣羚等13种;鸟类475种,隶属于18目58科,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共计6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黑颈长尾雉等3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白鹇、红腹角雉等66种。两栖爬行动物114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物种有眼镜王蛇、哀牢髭蟾、红瘰疣螈等5种。
# q q; H$ x, L3 Q0 e, C3 i保护区野生茶树群落分布面积广,分布有2万多亩野生茶树群落。其中1号古茶树高25.6米,胸径89厘米,树龄2700余年,堪称世界茶树王,被录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1 g5 E* U7 X; R
但也因为自然环境十分独特、地形地貌复杂,贸然进入哀劳山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也有安全风险。
) o4 k- ^8 L; h" @( a今年“十一”假期前几日,哀牢山区已开发的风景区就已经人满为患,频繁登上热搜之后吸引了更多目光。为避免游客贸然前往,10月6日,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市管护分局及双柏县管护分局连发三份告知书及访客须知,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切勿随意进入保护区。4 J* f' i6 Q2 z# B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柏县管护分局当日发布的《关于禁止进入自然保护区开展各类未经批准的人为活动的告知书》提到,支持自然保护,最好的行为就是不随意进入保护区让动植物们自然生长,不受干扰。
1 K) T ]9 p7 A! v! d5 ~2 P同日,微信公众号“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发布的《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访客须知》也再次明确,根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进入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保护区内原住居民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除外。禁止任何人进入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的核心区。
. X" c9 M+ ^9 [" p5 D* l上述访客须知还提到,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访客应爱护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不得采挖野生植物、采花摘果和擅自采集各种野生动植物标本,不得投喂野生动物。访客以任何方式骚扰、惊吓野生动物、蓄意伤害野生动植物或者其他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资源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访客应确保自身安全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应积极开展自救,同时就近向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属地党委政府、公安机关求助,但访客应自行承担所产生的财产损失、救援产生的费用、甚至人身伤亡的后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