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期写《神奇的算盘,用易数提示世界的本质》,以“铁版神数”和“河洛理数”这两种数术,介绍了以算盘为工具的“易数”范畴。 F9 W* s$ V" x% \" N# N
“易数”这个词,顾名思义,就是易学中的数术。“数”在易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字眼,意义深远。我们谈易学中有易数,谈易经中有象数,人生中说命数、运数;生活中说定数、变数。这些个“数”,都是易经哲学的符号化表达,易学通过对“数”的编码与解码,将易经的哲学思想向无限世界延伸。
6 y5 F# f; x+ q0 L5 x# q易数的起源于易经大衍筮法,《易经·系辞上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4 \: m9 d( ]7 N
3 Z, M' A* e3 M% ^) p
5 D; r3 L0 I" i1 l' B4 f$ A3 N
1 i' l) m! U# D+ z @# S# e1 N五十即天地圆满之数,拆开即五与十,在九宫中居于中央。故使用时不能用满,只能用四十九之数。一分为二以象征阴阳两仪,再与指间挂一数以象征天地人三才,每次再四四分之以象征四季之时,归奇于扐中的“奇”为余数,象征闰月——“五岁再闰”。而将此余数三次拿掉后,剩下的著草除四(取四象之意),则定下一爻之数,或为6、或为7、或为8、或为9。
6 m k, ]1 t9 y# q( Q$ n8 P易数从体系上要分为阴阳两大体系。《易经》称:“阳卦奇,阴卦耦”。故在数字中奇数为阳数,偶数为阴数。于是八卦六爻当中,6为老阴,7为少阳,8为少阴,9为老阳;取6与9为阴爻与阳爻之数称。所以梅花易数中爻以6除,卦以8除,即取意于此。/ p6 K3 ]: @$ |' z
易数中最重要的图式是河图与洛书,可以说河图与洛书是易数的万能方程式,绝大部分的易数需要经过河图与洛书的转换。
/ R8 B* W; W: O6 j4 B) C河图之数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之数也是取五十之数而配四时五行。于是《河洛理数》按河图图式配十二地支数,歌决曰:“亥子一六水,寅卯三八真;巳午二七火,申酉四九金,辰戌丑未土,五十总生成”。
+ @+ h, J- u$ F" [2 G: x: C( P
0 i5 U. {5 S: ^1 |
) v1 t+ k* Z% q) o$ C& ?* o# i) S2 s: ~; i( A' e: `
洛书之数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十居中”。洛书形成的九宫格应用广泛,从玄空风水飞星,到奇门遁甲等各类易数取例,多使用洛书九宫。以后天八卦为例,按洛书九宫取数为:“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至此,后天八卦皆按此数为卦。
- A" `: Y0 n: k7 D' S
* k" E% C3 \2 i6 K! [8 b
W# D( c0 }9 Z# P" n, X8 o4 E
+ V! g, F$ \9 {3 W; U/ W/ Z+ Z既然后天八卦按洛书九宫取数,于是经纳甲之后,十天干也能按洛书九宫取数。其歌决为:“戊一乙癸二,庚三辛四同;壬甲从六数,丁七丙八宫;己九无差别,五数寄于中。”2 |% _+ W" O9 X: O
以上的这些易数体系为整个的易学体系的数理模型建设提供了基本范式。" x! a5 o p+ P( N8 b
下面我们再将易数中重要的数字及它们指代的概念排布一下:
& {; i! u6 N1 o, f一:一在哲学中的为“本体”的概念,在宇宙间为“本源”的概念。老子讲“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其中的“一”即为哲学上的“本体”之义;而《说文解字》称:“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这里的“一”为宇宙本源。数术家讲“一”,在时间上它是起点或开端(也是终点);在空间上它是中心或枢轴(也是总体);故称之为:“太一”。8 z Z! q6 s- \# d5 t! b4 p, v
二:二的本质是阴阳概念的对立统一。《易经》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太极即“太一”,两仪即是阴阳。/ M! \3 C2 H$ c
三:三为“天、地、人”三才。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是“道”,“二”是“天地”,“三”是“三才”。《史记·封禅书》记汉武帝立亳忌太一坛,兼祭“三一”。“三一”者,天一、地一、太一,名称重复出现的“太一”也指“人”。7 N) B0 k& i6 h+ o+ n7 E! _
四:四是时间与空间对称的概念,四时、四方。中国古代最早的数字是四进制,后才改为十进制。
: M ~7 q7 H& C0 R) a# _五:在洛书九宫当中,五为中央。以“四方”(东南西北或前后左右)加“中央”为“五位”,用于配“五行”。《说文解字》:“五,五行也。”五行为“木、火、土、金、水”五材,是构成人之世界的基本要素。) C! ?' ^4 e1 l k, k
六:六是从“三”变化而出。如《系辞上》说“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说文解字》说“易之数也,阴变于六,正于八”。易有六爻,律有六律,纪年有六旬记时法(六十甲子),并从中演变出遁甲、五子等术(遁甲术有所谓“三奇六仪”)。2 B; l0 r( `# D5 J. f6 D
七:七的用法主要有二,一是“七政”(或“七曜”),即日月和五星(岁、荧感、填、太白、辰);二是北斗七星,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c' ^6 W4 t3 s0 T# y
八:八是合二“四”而成。其空间表现是由“四方”加“四隅”而构成。《易经.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与“二”、“四”一样,都属于对称而分的概念。8 Q/ p/ T* Y+ D. Z+ _ c2 F# O
九:九由洛书化九宫而成。它包括“四正”、“四隅”和“中央”。“九宫”与“九数”(一至九)相配叫“九宫数”。它们横、竖、斜相加皆为十五。
3 Z- M. k/ b$ I: |9 n十:十是合二“五”而成。它和空间表现的关系不太明显,但和用十干表现的记旬法有密切关系。“十”在古代是一种“盈数”(“小盈”),它是“逢九进一”,向下一轮的“一”过渡的关键。
1 l! B; ~, o# U0 u2 \# x! T0 E十二:在古代数术中,“九”以上的大数不是“十”和“十一”,而是“九”上加“三”变成的“十二”。“十二”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它是与“十二辰”(十二地支)相配。年有十有二岁(十二次),月有十有二月,时有十有二时,都可以用“十二辰”来表示。
& Z# R" ~" ]. g& C8 ^2 q十六:古代式法中的太乙式有十六神,漏制有日夕十六分比,时制有十六时制,皆“十六”之用。
# P: ]6 E u) a) P' Z, c二十四:古代时令有二十四节气,是与四时相配;风水罗盘上有二十四山向,为八卦结合八方位分出,一卦管三山。; T* A6 v* N- y( \* K( a" G9 C( v
二十八:古代星官有二十八宿,是按东方苍龙七宿、南方赤鸟(或朱雀)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北方玄武七宿排列。
6 F8 Z7 V/ A+ y' k5 Q/ V8 c六十四:古代三易皆以八卦相重为六十四卦。
, q. A& q1 g( T! g/ `七十二:节气中有七十二侯,风水罗盘中有七十二分金,为三合风水相地专用。
9 Q% z. N* ^$ r' a2 Y; ^以上为易数中的各类“数”的范畴。易学是沿古代数术的内在逻辑发展而来,并始终是以这些数术门类为主要应用范围,故学好易数是学好易学的根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