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3月31日文章,原题:美国应寻求与中国接触,而非挑衅中国 美国外交政策面临的最重要、最困难的挑战,莫过于找到一种既能威慑,又能与中国接触,同时不会引发中国作出我们不希望看到的行为的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影响北京行为的观念和优先事项。 + @% E! i. \+ F* s
华盛顿无法立即或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行为,但考虑不周的行动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我们目前能做到的最好的结果就是谨慎共处,小心管理以减少危险,并为更美好的一天开辟道路。
: d3 h+ N& p9 n) W当前大国政治和竞争的双边框架对两国和应对全球挑战都是有害的。必须承认,美国的政策是中国作出某些行为的驱动因素之一。美国应努力将挑衅威慑态势降至最低。美国应采取政策,明确表示希望中国在合作框架下取得物质进步,并将支持台湾海峡两岸人民和平商定的任何两岸关系解决方案。 * m4 L4 V! L B2 q! u
最终,美中将调整其政策,朝着相互妥协努力,但这可能要到很久以后,在此期间两国都将付出高昂的成本。
7 |" F- U6 F+ _- Z }/ O无论那一天何时到来,都将涉及三个进展。首先,中国接受美国留在亚洲的事实。第二,美国接受中国的内部治理是中国人民的国内选择,而不是美国的改变目标。第三,两国决定合作应对全球挑战,比代价高昂、有争议或权宜的政策辩护更为重要。
2 y) _8 q4 G p/ H* Z- M' E# Q' y目前,这种意见一致的前景并不乐观。至少自19世纪以来,中国一直通过有选择地与西方接触追求国家安全和经济现代化,寻求获得既能增强中国实力又不会危及其国内制度的技术。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国内稳定这两大目标密不可分,并始终同步推进,但外部环境和领导层的考虑会不时改变每个目标所占的比重。 $ G+ ^. Z& _1 [+ p( W' S
几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政策选择会侧重于两套政策组合中的一套。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政策组合将国家和政权安全置于经济增长之上,并对外部干涉怀疑。在这一阶段,中国对外贸、投资、社会和宗教施加了更多限制。另一方面,在国内稳定似乎更有保障、西方被视为经济现代化的积极力量的时期,中国会优先考虑通过相互依存和开放获得收益。
5 |3 `7 _6 F' g( A! X美国的战略需要为中国的第二套政策敞开大门,同时限制第一套政策对美国核心利益造成的损害。美国要想以建设性的方式影响中国的行为,可以采取的最重大举措就是搞好自身的治理和经济。而拿着棍子大声说话是一种挑衅。 7 E/ p A/ ]& j& y. n
美国在制定战略目标时,必须避免让人觉得试图使中国永远保持虚弱、分裂和孤立,或政权更迭是美国的隐秘目标。比如,美国国防部印太安全事务助理部长拉特纳等官员表示,对华盛顿来说,即使两岸和平统一,在战略上也是不可接受的。这种表态损害了美中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时的基础。
! S" O f( u8 y0 B$ H- T华盛顿应重申美国的长期立场,即在台湾海峡使用武力是不可接受的,美国不反对和平统一,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的关系是非官方的。“一中一台”不是美国的政策。华盛顿需要停止打擦边球,侵蚀一个中国政策。
0 n& w6 \& m+ s/ I华盛顿的前进之路,尤其是在2024年总统大选年,是要明确表示美国的外交政策目标并不与中国人民的合法愿望相悖。(作者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名誉教授戴维·兰普顿、斯坦福大学教授托马斯·芬格,乔恒译)
3 |* D; z8 G9 b' K4 F1 b! ]& l4 v% Z
0 S/ }. q8 r0 }
【责任编辑:申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