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1 i0 {7 Y! @) v) A- d$ @: _% E$ i
2024年被商务部确定为“消费促进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要求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并提出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 C& s2 \ Q4 } “以旧换新”推动“供给—需求”良性循环8 O2 S0 ^! A: h' A
为什么强调“以旧换新”?从经济学视角来看,“以旧换新”是以需求侧行为改变为起点,推动供给侧的变革,从而形成产品的新的流通方式、交易方式、迭代方式。
! z4 Y& \9 T# ^( T 2023年,中国家电行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达1.84万亿元,同比增长7%;利润为1565亿元,同比增长12.1%。我国是世界家电生产与出口大国,产量规模占全球份额约60%。实际上,家电的更新换代本身不会太快,并且正进入一个存量时代,而“以旧换新”将带来流通、交易、迭代的更新,产生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从而又推动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d% ]$ Y# q$ R) B
应充分考虑将中国制造业的规模优势转化为创造消费需求的新动能,同时使制造业深度转型升级,打造新质生产力,让“以旧换新”推动“供给—需求”的良性循环。2023年家用洗衣机、家用冷柜、电冰箱、空调等产品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强大需求带动强大供给,推动消费转型升级加快,这是国内大循环很重要的一部分。
) T( r1 w2 F% t. Q 供给侧有制造业的强大支撑,需求侧本身也具备巨大的“以旧换新”的潜力。首先,是“更新”的需求。过去很多家庭使用的进口家电其实都有8—10年的生命周期,一旦年份已到,很多就不再具备进一步维修的条件。而近些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被拉长,这时候若要推动家电市场从存量转向增量,推动产品的更换,就不能只从产品的生命周期着手,而要开发更多的新款式、更节能、有更多功能的产品。其次是“换代”。如今家电与人工智能、新的算力技术的结合非常普遍,如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等等。家电智能化水平、便利性的提高,都会让消费者产生“换代”的需求。再就是“升级”,高端消费新增需求的占比在上升。这其中包含个性化的、弹性的需求,例如功能和款式的升级,使用体验的优化,更加彰显个性与特色等等。虽然这部分消费者规模不大,但是价值量比较高。最后是绿色转型的需求。过去很多家用电器耗电量大、碳排放量也比较高,而新家电性能更可靠,并且由于更加节能而可以更长周期地节约成本,从而减少维修和使用上的不便利。“以旧换新”可能会推动新一轮需求侧与供给侧的互动,形成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产品流动。例如城市中一些款式虽落后、但功能并不落后的家电可能需要升级替换,那么这些家电产品也不应被浪费,而应该促进城乡之间,甚至是在我国和周边国家之间流动。所以我认为,家电的生产和消费可以成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个典型样本。9 S8 h5 ^1 X9 j8 F8 ^& m* ]: h
“以旧换新”形成的产品流动,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I9 Q& a5 W& Q% A& Y E8 F
“以旧换新”形成的产品流动,我觉得应该是产能的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培育推动了制造业实现深度转型升级,而产业的创新转型不能没有市场需求来进行消化,所以需求侧的更新可以反过来促进产能创新。& o, u/ v& C1 d
汽车的生产与消费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首先,原本汽车只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当前汽车正在成为催生各类新消费方式的重要载体。例如,汽车保有量增加后带动自驾游在居民出行方式中的占比大幅提升,进一步促进燃油、住宿、餐饮、文娱等消费,形成了对整体服务业的强劲带动效应。/ P( h; d7 `) v5 c' ]( D' B) R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旺盛。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得到不断突破,电池技术不断成熟,续航问题持续得到优化,充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车型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加快,从数量到质量都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优势地位。! k+ \+ n9 o( E
再次,汽车的融资租赁将得到快速发展。由于汽车款式更新换代快,现在有一些消费者选择不拥有汽车产权,而是以租赁方式获得使用权,一些原来以出租汽车为主的公司,现在也在开拓汽车的融资租赁业务。这种灵活便捷的汽车消费方式,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 p* m- W9 Q$ N! l- K 从更大层面来看,上述的新需求持续推而广之,就能够形成打造国内大循环的“家电流”“汽车流”。未来住房层面也应鼓励“以旧换新”,增加改善型住房、高端住房比例,鼓励消费者异地购房,等等。如此一来,国内大循环就能真正循环畅通,形成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一系列消费需求的升级与变化,推动制造业不断创新,使科技革命带来的技术突破,带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又进一步满足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同时,还能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 \" h* a, v" P; c" I6 m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宏观政策应如何发力9 Y+ R |/ w4 Z5 V& O) k
首先要稳预期。对于中国经济基本面要做到理性客观分析,一方面既要看到宏观经济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超大规模市场、超大规模制造业能力没有变,并且转型升级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一大批头部企业在国际上脱颖而出。其次,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可以考虑借助“以旧换新”的模式,把补贴发向需求端,以需求端即期购买力提高刺激供给侧的创新与升级。第三,宏观政策要释放制度性改革的明确信号。最后,还要高度关注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一部分农村及城市的低收入群体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以旧换新,而是承接一部分高端消费的产品替代,这些产品同样具有高质量的使用功能,只是智能化或者设计水平较低一些,这样就能形成全社会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循环。考虑到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需求的层次差,如何形成需求端合理且顺畅的流动,使各个层次的消费者都有新的收获,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需要推进相应的政策配套设计。6 P4 |% p& @' [7 `7 c6 l* j) T
[ 责编:李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