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枫叶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0|回复: 0

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教育事业发展纪实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69330
发表于 2024-9-9 19: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美国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基础在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在教育。”' X5 S" i$ ~5 A, D% V/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
9 v9 A5 ?* g0 ^7 w( S. Q  风好扬帆,奋楫争先。新时代教育事业在改革发展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大国阔步迈向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 F2 ?. I" Y# O& ]& F& J+ T0 Y        * e2 k. U1 j1 w, _3 F# a" w
XeZ0eHuEq0a9XH9Q.jpg
; \4 Q5 w8 S, m7 Q. i% V/ z! O9 b
& W3 b* l/ U0 V; J9 f
  高瞻远瞩 谋篇布局——“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 {' N4 H0 t' V8 O' `/ |  秋高气爽的时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的学子们又迎来充满希望的新学期。
" ?" ^4 w8 T1 B  学校展厅里,一张张老照片向学生们展示着百年前的珍贵瞬间:山河破碎,一师的教育工作者依旧坚持“三育并重”“身心并完”的办学理念,让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义务劳动、野外演习、社会实践,全面发展、救国图存。
. E/ x: N2 K4 c  2024年3月,绵绵春雨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一席话语重心长:“在我们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当时一批爱国者就觉得中国要强大就要办教育。”
4 }9 B/ _) h1 `+ ]& U  “现在,世界又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当代青年学子正当其时。在这个时候,我们更有责任共同把教育办好、把学生培养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一批批栋梁之材。”0 R9 p9 @) j9 ~7 J
  岁月奔涌,山河巨变,中华民族重教尚学的传统绵延不绝,中国共产党人尊师重教的情怀一脉相承。/ p& P: l# S9 k8 n, t
  2002年教师节前一天,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到集美大学慰问,并与教师代表座谈。座谈会结束后,习近平特意看望了20多年前在清华大学时的老师刘翠琴。8 R- y' o9 B+ f! v
  当时,刘翠琴夫妇住在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教工宿舍楼的4层。习近平拾级而上,一进门,就献上花篮,丝带上写着:“祝老师节日快乐!”
  f5 N+ U; v( m) K  “谢谢您,谢谢您当年的教育和培养。”习近平紧紧握住刘翠琴的手说。听到这句话,刘老师和在场的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 u* Z* e' P1 |8 l# E+ Y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坐飞机、乘火车、转汽车,长途跋涉来到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
$ j  j  g; a( F: m3 H- h5 e3 o  山路蜿蜒、坡急沟深。辗转3个多小时抵达大山深处,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就走进中益乡小学。在操场上同大家交谈,关心询问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走进师生食堂,仔细察看餐厅、后厨,了解贫困学生餐费补贴和食品安全卫生情况……
' q9 k3 E) \' C3 V/ Q" i/ j; r0 ]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习近平总书记语重情深。
6 y" \* p$ A) w  深切的关怀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深邃思考。' J) x5 r) X+ T( P, P" j8 f
  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
" e. ]# s3 @+ n( `1 C- V  着眼复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
7 h' ?$ E2 w: r6 C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4 Z: P1 U/ m6 L' {# R
Xgb53BbjKbWaLMM3.jpg
9 @! H0 r& P5 C5 L
  p, j1 A/ P6 Y  ], G
2024年2月21日,在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学生们在体育课中进行武术练习。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 {- e6 _! r7 m4 b  _7 q% h8 }, J$ A
  把握国际大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
. X+ ^9 A# C0 `2 ]- @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 E  ]' h" z: u7 p: F# u2 a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时代的中国,需要怎样的教育?新时代的教育,呼唤怎样的人才?. v! P& x- u' e* G. \% H( Y1 Y
  201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8 D7 ]# C. J2 L  “我是1959年上学,1960年入队,因为年龄稍小,不是第一批,当时还哭了鼻子。”“记得入队时心怦怦跳,很激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是一种荣誉。”9 r2 K/ {3 o/ l1 J: I7 |
  在少先队入队仪式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把自己小时候入队的情景说给大家听。* Q+ p9 u  ?! ^6 U
  总书记年少时的故事,和在场孩子们的成长呼应着,在那个交叠的时间点,相互许下期望和承诺。( C- d; |# l6 u# L6 m# c8 {/ ?
  “将来要接班啊!有没有这个信心啊?”5 h1 J( o& S1 B& l6 o& v. n
  “有!”同学们齐声作出响亮的回答。
1 J( [, C) b3 z  怀着对下一代的殷殷大爱和对祖国未来的深切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倾注大量心血,擘画教育强国宏伟蓝图——
; k9 X9 X3 [" p  y  出席新时代首次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九个坚持”深化我们党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5 u5 q7 v# }& W+ L8 i
  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提出明确要求;+ \& W4 _5 h4 D; j
  首次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全面系统阐述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0 M, s$ h) w0 Q+ o" b$ W+ g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5 c2 a+ ?& o- I0 d+ D
  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8 F  A9 u  |& _7 l4 @) c
  光阴荏苒,当年的老师们,青丝皆成华发;师生间的情谊,并没有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
+ C5 O6 c! _$ o+ M* B  放慢脚步,习近平总书记笑着伸出双手,一一紧紧握住老师的手。“看到各位老师精神这么好,我心里特别高兴。当年老师对我们要求十分严厉,现在回想起来,终生受益。”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5 `* p0 \! V& V6 a- {
  一位老师说:“您心里总是装着学校,装着老师,装着同学。”另一位老师说:“您给人民带来了幸福。”
/ \7 z+ m  i$ M& `5 l& [1 Q( t9 V  习近平总书记答道:“是老师培养了我们。”6 s( R" P; [' ^  K+ `5 H- h) o, R
  老师们感叹,这么多年他没变,还是那样“善良朴素”“尊师重教”。
2 ]( t+ g! P: c' \' {! Z6 \- I  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常常通过走进校园、致信问候等各种方式,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福。
; {% l! H, r% `! o+ S, n1 g
bJ5JFZaAccz0FDzT.jpg
( A9 Z7 P- T/ [% r8 R7 O$ Z
) g" k& N9 ~9 s
2024年9月1日,天津一中教师在课堂上寄语学生,迎接新学期的到来。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 ~4 \$ W2 a, \9 [9 J. O4 U1 w7 k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 \! b% Y+ f1 s  思想精辟深邃,情怀深厚绵长。! `3 ^( x! ^1 i  _% \' N& v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学回答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l( J( J8 K0 i# Y6 m4 ~
  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指出“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将是教育的失败”。1 G2 [  D. C' U/ Y1 j( f  \2 B) F
  明确“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3 B2 R6 x8 J; `! u
  明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要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z$ e4 s2 [5 v# M
  ……7 D1 j7 \4 P/ |1 h( D
  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道路、方针、原则等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 u5 |' \' ?/ e& Y
bx1Q2j1wX7x7bDcF.jpg
  ~: h4 Y. B6 t1 J

5 Q0 C. Q- S, q8 b" ]* y  纲举目张 步履铿锵——“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x. e; o2 r- s
  2021年6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
: O+ g! `3 Z  R8 [/ Q3 @6 d9 M# K
eH211792W111kWP0.jpg
! u8 G( c- c" U) g
9 G) D+ `7 H7 X
6月7日是2024年高考第一天,云南丽江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组织走出考场的学生准备返回学校。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 _! f( s* {7 o/ B. ^5 D1 m- P
  身穿洗得发白的灰色衬衫、手上贴满膏药,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蹒跚着走上授勋台,走向习近平总书记。
3 i, w" ]* z0 R" Q  习近平总书记望向她,目光温暖而亲切。
1 g0 S! \' ~1 W7 a6 g( Y6 _  这位帮助数千名贫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的人民教师,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发言。0 X/ m% n5 s" U, o6 t0 z* B
  几度哽咽,张桂梅激动不已:“习近平总书记将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授予我们29名同志,这份光荣属于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每一名共产党员。”
$ r, e9 G+ w" a. y  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赢得教育才能赢得未来。
+ m1 f  c8 j  V: G- P* \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教育战线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7 E/ _, |' w  _/ b, d+ L2 b
  着眼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 G# N, T8 H, I% t; Q  F# e
  2022年4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2020级硕士生王曈曈兴奋地发现一位新“同桌”——习近平总书记。
' Q/ Z- g& n* S- p  ]8 a# Z$ c4 O! Y& T  仔细倾听每一名师生的发言,还侧过身看看“同桌”的笔记,习近平总书记参与进热烈的讨论中,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 E2 l; _$ `- d
g1b3TbUsm3SBzWzw.jpg

8 i  G/ C1 y  w1 O0 e) }3 H1 r
$ N8 X; a+ E* p! {/ x; H
2024年9月1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一年级学生在上开学思政第一课。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 F, o! `& W$ e  d0 n6 A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
$ {  h9 p# O" e" X  着眼健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机制,我国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逐步拓展。; s# ^# e) L+ V
  既关心上好课,也关心谁来上课。7 l0 L7 D- F# x( g7 M$ N
  1966年,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Y/ O7 q3 n: M0 _* j* G+ p) k# x
  这一年,习近平13岁。几十年后,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我的政治课老师在讲述焦裕禄的事迹时数度哽咽,一度讲不下去了,捂着眼睛抽泣,特别是讲到焦裕禄肝癌最严重时把藤椅给顶破了,我听了很受震撼。”5 H# A  F" s4 ?; B6 Q
  “‘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的殷切期待,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的使命。
- @& `! e( t. p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中央文件相继印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大力实施,推动新时代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待遇不断提高,尊师重教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9 v! T9 _% E9 j9 w  聚焦战略属性,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p8 g( k+ f# [8 n  2024年8月16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全职回国任教二十周年的日子。
; g( ^7 A9 n1 r7 A; j. U4 W  5月,姚期智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自己这些年培养人才、科研创新等情况。8 }6 I- q/ ?+ k
  很快,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姚期智“带领大家继续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推动学科交叉与前沿创新,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
/ T. A" H/ I3 T* H# L" O  殷切的嘱托,令姚期智感慨:“如果用一句话回顾这二十年,我想说——生逢其时,当不负盛世。”, B) m9 p) L7 s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对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8 L6 ~- c( j$ X) n
  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加强前沿科学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建立以重大任务实施为核心的协同攻关机制,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跑出“加速度”……锚定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教育驱动科技进步、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担当充分彰显。" x* k( ~! A- \9 q
g5grQqvZpPRCRgaw.jpg
0 _% |  C0 ?' ]
- i9 x9 ^, ]* x5 |3 {6 L: n+ Q
2024年3月20日,美国华盛顿州中学生代表团的成员在北京慕田峪长城留影。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 z& I6 m0 g8 n; }# z! k6 V  “我愿在此宣布,为扩大中美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交流,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
# h. ~$ N4 k" N/ w! r+ N  2023年11月15日,旧金山。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发出诚挚邀请。
, u( Z; y* b6 _- B: z  w6 U6 X& X  擘画更大的教育“朋友圈”,我国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举办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等国际会议,建设鲁班工坊,扩大中外青少年交流,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t8 T/ G& }6 t: ], S& a4 |$ Z% ~2 x* _- ~
  突出民生福祉,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
$ l- B" w! u: e2 B' n  2023年的最后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人们发现,记录总书记同北京育英学校学生交流温暖瞬间的照片,出现在总书记身后的书架上。
! t) ?1 N* P6 \6 w0 ]* a* d' O  那天,总书记察看了学校篮球场、学生农场,叮嘱大家,“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爱粮食、尊重自然的良好习惯,为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
1 y, w: \+ Y& E; p4 B' ?# \  五育并举,彰显着新时代中国教育以人为本的鲜明底色。1 L4 G6 n4 ^6 v: D
kHj1uuhH4liILJHi.jpg

9 ]7 @. `8 t% G6 L3 h/ W
1 ]! m( o, M5 f: `5 B
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第二小学,学生在大课间跳绳(2024年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 z1 u. Q0 e. v8 M' ?8 E9 a
  促均衡,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全民;+ e7 e: ^' M) r) O  h
  破顽疾,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教育功利化倾向得到进一步扭转;
# Y* H. u! Y# Y4 r) x: b  护公平,各地积极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 U* s9 _. ]- V* r  拓路径,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正加速实现;
, h- S% Q5 r0 ~* T) v3 Z  ……
! C/ M$ A. `+ z; q; d  今日之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有2.91亿学历教育在校生,专任教师1891.8万,每年向经济社会主战场输送1100万名大学生。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5 |# r0 @4 q2 ~
VsVTTEEbuev9Xyse.jpg

: C7 X0 \/ z* J* `* I: S6 |
0 x& n" q: E  |! E  改革创新 征途如虹——“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 u, v2 s  ?0 b# Y8 m$ W
B8oQgyO9y18QQzG9.jpg

8 t; j1 c! w6 `. a6 v; ^! p, `, B% ]. {
在南开大学海冰楼内,墙上挂着“爱国三问”(2019年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 S% C2 O9 h" _* l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89年前的南开大学开学典礼,校长张伯苓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种下自强图存的新希望。) _- Y" g+ ^1 J( E. A6 ~" @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向大家深情讲述了这个故事:“我看,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 m& k! C/ \  V
  强国必先强教。
2 W5 a" k0 m0 F. t' w& i" x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作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
1 X  C* Y+ y( e5 D" `9 T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
3 W; r4 {' p% C  “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 }5 I7 ~9 ?3 `/ u; F  建设教育强国,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
3 r$ A3 n( i  z( L( u  w" o  四川南充,嘉陵江畔,之江小学种植园里的茄子、番茄、辣椒旁围满劳动的小朋友,五育并举的种子萌芽在孩子们的心田。5 D, H4 y* K- }9 z  O% r2 D
  202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之江小学的同学们回信,寄语大家“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 c2 [/ H  _+ `4 O& i, p
  多年前,受益于浙江省的对口帮扶,之江小学从半山腰的危房搬到了山脚的楼房。实施迁建时,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为学校培土奠基。之江小学的名称,正是为了铭记浙江的援建之情。
4 b! @  ^/ o* t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给总书记写信的学生之一唐海铃说:“我要继续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将来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回到家乡做一名老师,把这份幸福传递下去。”
2 w! j/ r7 Q& w' V$ T& P5 w+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机制,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将健康成长、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1 i( K1 H3 J1 N/ g  建设教育强国,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 h, m1 ]6 @5 c4 w  F' |
  “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
9 I* E+ R2 {7 |9 F0 o2 S  T  闽江学院校门入口一侧石碑上,16个字格外醒目。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时提出的办学理念,也是闽江学院长期坚守的办学指导思想。
7 l7 T1 l4 H" F1 @: H% N' M2 `  R  2021年3月,“老校长”回到这里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闽江学院在坚持应用型办学、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要求学校“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
; a, J1 @; C2 v) n3 [
m1rRCbS6SeTJTEAR.jpg

) \& B9 E( c& {( Z7 N
& w$ A: @: i: `+ |. m% h
2024年6月7日,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汽车维修技术。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8 E  J3 }* P2 x% {8 o2 d
  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成为联接三者的纽带和途径。  n& [  |( Y0 ?
  聚焦解决“卡脖子”问题,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针对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 a8 t  L  j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教育综合改革稳步向纵深挺进,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日渐提升,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汇聚一切人才要素和科教资源。
7 H9 d7 `8 S& o  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9 e( j0 J7 s0 O5 ~' V3 E
  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难忘3年前的那个春天。
  h; d  f6 F1 m" Z- i" }  2021年3月6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当严纯华发言建议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力度,补齐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短板”时,习近平总书记接过了话头。( j5 I4 L/ D1 ]% r( V' ^
  “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跟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密切相关”“我们应该通过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来促进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解决教育不平衡带动解决其他方面的不平衡”。$ G+ J- k- h+ T
  总书记一番话,说到了严纯华心坎里。0 f0 U9 r, K9 \
  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教育“量”的问题向“质”的矛盾转化,人民群众的需求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
) E6 o8 M$ r. ?& D& A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庄严承诺。
# p( L) \  E1 i. c4 |1 p1 [  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必将更多更公平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2 s& l5 v; V. ^8 z7 A! F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5 u  Q6 m# J/ W- x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久久为功,一定能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b" ^  Y% y, L! x# x: v; s3 R
o2nYbthYT042thLl.jpg

5 \* P" q/ O2 ]2 H3 v2 l, W" @; n! [
  文字记者:林晖、施雨岑、徐壮、王鹏、杨湛菲、胡梦雪
) T+ Y, {/ e+ u& J+ m" `) p- h2 j, {0 ]  视频记者:杨进
' |7 n6 E% ^5 A  e& |3 d  统筹:杨文荣、贾伊宁、包昱涵、张爱芳、马宁、王洁、孟洁
【郑重声明】活在枫叶国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活在枫叶国

GMT-5, 2025-4-26 00:01 , Processed in 0.021330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活在枫叶国

www.canadaasian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