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G4 N- I% I; D
8 a& p# G3 e' g& ~$ _0 s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就业则是最基本的民生。
1 H" ?* k6 P/ u- Q+ h11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文章中,总书记深刻总结新时代就业工作成就和经验,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和面临的突出问题,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出要求。# R% X1 d" L) N
“就业是家事,更是国事。”情牵百姓、心系民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如何依靠发展促进就业?如何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如何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些问题,总书记念兹在兹。& N( M& `" J z' |# W8 N* ]
( i0 u0 w2 C" H2 o8 \
/ c( e3 p$ v) O△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滨湖科学城考察时,同现场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亲切交流。4 V1 }: X. K3 ]- Q# {3 N
在地方考察中,就业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调研的重点之一。
8 u* |- H2 W$ f8 K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北京市前门石头胡同服务点的“快递小哥”时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5 C E4 m3 M8 X* N/ |6 |8 Q
今年10月,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再次强调:“解决好重点人群就业,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n5 w7 _- A2 Z3 K- } R: l4 i S
就业是民生之本,与亿万人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今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就下一步经济工作作出部署,其中就要求“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
& I2 J( p+ P& V/ L \- s
7 P- X& L! {7 g" |# a; t8 }: c, h [) e6 e. V5 M' R$ r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宜宾学院考察。
/ _+ a: K! _9 @8 n. V# y' ?# e“党中央十分关心民生工作,民生首先是就业,我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特别关心。”2022年6月8日,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当口,在四川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学院,实地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6 t% f% i; O+ j1 K, V- J/ W
学院的电子屏幕上,展示了该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的柱状图,总书记仔细察看,反复询问具体数据。
1 f& d$ Z% Q4 \/ [% A R! Q) J( U“就业数据要扎扎实实,反映真实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有些学校为了追求高就业率,弄虚作假,搞‘拉郎配’,签了再说。这样不行,不能糊弄上级部门,更不能糊弄学生。”& E4 G& D! {- L- |
面对即将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的青年学子,总书记话语谆谆:“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大家要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
. Q5 e% D+ d t( q9 n
4 w e) r1 I( W. C7 F! [8 P& }$ M, ?2 V5 z$ j, u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金华市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考察。
$ ^3 n& \% }2 g1 h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着重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城市人才下乡创业。9 g- P3 s7 Z* Q% U3 w
乡村振兴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现才华的舞台。
; P' N7 c* @9 b. X去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浙江考察第一站来到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在村里的“共富市集”,“90后”返乡大学生方天宁告诉总书记,自己两年前回到村里,发动30多名村民编织竹篮,可以为他们每人每月增收2000元左右。+ z- t& e+ H" |
李祖村实施“千万工程”以来,村里的环境和氛围变好了,吸引了很多原乡人、返乡人、新农人在此创业、就业。
" ]" J. R4 n/ u习近平总书记对乡亲们说:“乡村振兴潜力无限、大有可为”。他寄语更多的年轻人为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 C% M. g9 x) Z& {, i) P, S$ j3 |8 j- o& {, F* D9 k* s
, E) i' s/ x- Q9 M# {
△浙江义乌市李祖村一景% `" L( [' ?: V7 \& _
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看到,就业工作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
0 Y, K# S& ^! Q% K" @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稳增长、稳就业的压力始终存在;人口发展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以及经济数字化转型等趋势对就业的影响逐步加深,结构性就业矛盾不断凸显;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提升就业质量已经成为劳动者的迫切愿望。
' f h; G; q0 V7 M5 h1 q5 Q+ f* m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 q) C% S; P: ?( O, u党的二十大科学把握就业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着眼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等。随着这些举措的落实见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将进一步增强。2 K/ Q2 k' ^. R
就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x" w: [1 R/ S) s5 ?( P* A( i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