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 U) S/ }' N$ j& ]“飞船已安全落地,航天员身体感觉良好!”北京时间11月4日凌晨,伴随着熟悉的报告,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安全回到地球。
, ^# Z. \6 @# R5 M0 `0 |当天1时24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8 y o9 }' U' A: `
$ R) o& r- R& G6 a8 c+ O5 G j( J5 }4 a0 u7 t+ ^, d: O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 G n" g. K+ m# I: m' q0 v; H
7 ]7 _* O- E9 ~3 |, x11月3日16时12分,圆满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并刷新了多项我国航天纪录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搭乘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正式踏上归途。: C% {: |4 A" U* y) {
4日0时34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彼时,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直升机的轰鸣声、车队的奔驰声和连成串的车灯将西北大漠的静谧打破,这是航天搜救团队的一场奔赴。9 g. {( H/ k4 B. S: _% x
“黄河发现目标”“雄鹰三号,目测发现返回舱”“抛防热大底”……随着一条条通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控大厅中响起,在各个航天测控站的接力护航下,苍茫的夜幕中,返回舱拖着“尾焰”,像流星一样冲入人们的视野。) P6 B- i$ x$ C# s' [% T: f# S7 ]
指控大厅的屏幕上,光学影像始终清晰地注视着返回舱的“一举一动”。; i8 |! G/ b8 P% N
距离地面大约10公里,光学影像中清晰地看到巨伞悄然绽放。在降落伞的安全牵引下,返回舱速度进一步降低,空中搜救分队和地面搜救分队也趁着此时从待命区向落点收拢集结。
; |3 B2 Z3 K! x F! m) k
% ~; `( P: m# e7 g
5 R# H4 o7 [; s3 ~' C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 |2 l: }" z: M1 Y
$ i/ n8 _# l0 s' F1时24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在一片骆驼刺的围绕下,空中搜救分队的直升机也相继在附近降落。航天搜救团队又一次在黑夜里实现了“舱落机临人到”的承诺。
8 J. Q( |& ^* A0 e' C3 Y+ t第二次担任开舱手的冯毅奔向返回舱,按平压气阀、固定安全带、旋转开舱手柄,顺利开舱。他向航天员们送上来自地面的问候:“你们辛苦了,欢迎回家!”
# B- r) K7 k9 p6 ]& B$ s“北京,我是神舟十八号,飞船已安全落地,航天员身体感觉良好。”叶光富说。这是成功着陆后,神舟十八号乘组发出的第一句正式问候。
3 A+ _& v- c$ ]. @3 ?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 a4 Z( T9 a) ]9 j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统计,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92天,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录,完成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和多次货物出舱任务;先后开展了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工作,为空间站长期稳定在轨运行进一步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同时,还在地面科研人员密切配合下,完成了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6 d6 I. E/ n" R
4 M2 R% }$ J& n: ~3 h/ k! B' ^
) _* H% n i- ~* @
返回后的航天员叶光富。汪江波/摄 ' F' y3 v* g0 v0 W. k
9 ?( z9 b) U2 {, e+ X! p/ W3 C! N, w: V. ?+ T1 O
* j/ {0 l: f5 l& v% T+ c返回后的航天员李聪。汪江波/摄
5 N' O' V$ f! n$ w# }3 X) Q' K4 H% s4 R2 f0 q
2 H( z& b' f# A
2 R! e5 ^; v. |! s/ P" m返回后的航天员李广苏。汪江波/摄
% S5 M7 J S: I' m1 e
0 B2 b( s+ c$ J; u2时15分,在医监医保人员的协助下,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先后安全顺利出舱,三人精神饱满状态良好。7 |2 W. H6 }% s
作为首名累计在轨时间超过1年的中国航天员,指令长叶光富微笑着向前来迎接的祖国亲人们挥手致意,他说:“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感谢伟大祖国,感谢全国人民,感谢工程全线,让我们飞天圆梦,平安回家。我们神舟家族太空接力。”& \! a4 A8 b0 M' C+ {7 y
叶光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在轨驻留的时间纪录将会很快被刷新。“这次我重返中国空间站遨游太空,再一次感受到了祖国航天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我们也将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为建设航天强国再立新功。”他说。
2 e. n/ N0 ?- q* S I' S第一次漫游太空的李聪说:“我们乘组一心、天地一体,两次出舱活动一气呵成,在轨科研试验进展顺利,探索太空永无止境。我们一定尽快恢复,争取早日投入训练,再次回到浩瀚太空!”: ?) Z, b# w" u
“太空浩瀚、神奇美丽,我们都非常享受失重带来的乐趣。从太空返回地球家园,既有回到家的兴奋和开心,又有对太空的留恋和不舍。”李广苏说:“此刻最大的感受就是,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 `$ f1 `+ j" j, j, S. n. y6 @% \4 Q
2时18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宣布“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至此,80后乘组太空之旅圆满结束。
2 O1 w9 e7 Q" {$ C1 j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4日电
4 j2 `7 J# Q6 j" @0 a 【责任编辑:原春琳 编辑:罗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