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枫叶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99|回复: 0

[温村新闻] 批判性遗产保护语境下的历史城市保护路径探索:“魁北克路线图”与“欧洲遗产行动”的解读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31 19: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2024年8月,随着“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遗产保护工作掀起了新热潮。) ^! \$ P4 l3 J! c- X2 |7 |1 e
: R6 ]# _4 F  }- b& s
历史文化遗产为什么会成为历史文化遗产?也许,我们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缺乏对本源的思考,让许多城市在全球发展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不断摇摆,也让遗产保护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P4 H& J) V# X8 S2 A7 ?

3 c! m% [/ ?' a: D; u当前,全球、区域以及城市个体都在不同空间尺度探索如何更好地认识遗产、保护遗产和用好遗产。例如,2022年世界遗产城市组织(Organization of World Heritage Cities)1提出了促进历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魁北克路线图”(QuébecRoadmap,以下简称“路线图”);2023年,欧洲议会总结“欧洲遗产行动”(Cultural Heritage in Action,以下简称“遗产行动”)项目经验形成了《文化遗产:城市与地区的强大催化剂》(Cultural Heritage: A Powerful Catalyst for Cities and Regions)。6 U  E& ^- {/ v3 A
" a" b6 n2 @' q, f* B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遗产保护领域针对“何为遗产”进行溯源和反思,产生了以劳拉简•史密斯(Laurajane Smith)为代表的批判性遗产保护(Critical Heritage Studies)的理论思潮。当我们学习“路线图”和“遗产行动”时,可以发现两者都以“城市”为基本视野范围,也都以人的广泛参与为核心去探索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同时分别在对遗产的认知理解和实施保护的两个不同阶段体现了批判性遗产保护的核心思想。批判性遗产保护提倡以在地居民为核心建立“对话”机制,将“遗产化”作为社会实践的一种过程,提倡保护历史地区公共活力的多样性与随机性,在城市整体发展语境下探索动态适应、在地性强的保护方法,这些核心观点为解开我国历史文化保护地区城市更新的困境提供了一把钥匙。
6 ?" F& W7 B) M" P+ U( V/ h( s' `+ D' {% {" N
“遗产化”,一场为何人的“礼赞”# q. R' p7 i6 y  s5 U  F

' C4 c6 i) n* {0 W5 \批判性遗产保护所探究的并不是一种特定的保护方法或技术,而是对“何为遗产、何以遗产”开展的本源性思考。批判性遗产保护理论认为遗产是一个非固化的文化实践过程,而不是某个时间断面的结论。以往,人们对遗产的价值认知、定义和保护管理的方式都是实现某种目标的映射,“遗产的被定义”成为在一个获得专业领域基本认同的价值逻辑框架下,对于某种目标关联性和必要性的挖掘和提炼。批判性遗产保护理论提出,这样会导致遗产始终是一个被不断研究且束缚于某个过去时间节点的“客体”,而遗产保护因此会成为“有限”的特定知识结构下的“专业责任”。批判性遗产保护理论批判这样的“定义方法”,其将遗产抽离了城市的空间维度、成长的时间维度和居民的社会维度。7 o6 e% t2 K( [' Y) H
% y: r( p8 o8 o1 {5 V& `* l* K7 F
批判性遗产保护理论认为“遗产化”是基于“现在”的目标和需求对“过去”的资源进行筛选、命名甚至重构的创造性活动,蕴含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要素长时间不断交互发展的时间向量属性。在这个语境下,我们一直谈到的“原真性”(Authenticity)保护所覆盖的就不单是遗产本体和周边历史环境,“遗产化”过程中的“体验、认同、记忆、阐释”等活动,包括“争议、负面”等情绪都是“原真性”的体现,也可以简述为“集体记忆”的真实呈现。: W: B+ F( u# z: g: b+ k
+ _# }. E6 q' k0 P& e, \; B: {
批判性遗产保护语境下,遗产和在地居民应该是“遗产化”实践过程的主角。保护工作者需要改变自身定位和工作方法,从“先有价值”,即依据专业经验所建立的普适型价值框架去筛选甄别,转变为以遗产和人为主角,在“通感”与“共情”的对话实践中理解“遗产化”过程中人、活动、场所的相互作用关系。
( N: z0 V2 I' ?
& ]. y6 l7 V- ?在方法上,批判性遗产保护理论提出需要改变目前方法“程式化”、就遗产而谈遗产的本质主义思想。“遗产化”是一种体察遗产和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复杂环境中变化成长的思考方法,从中还可以挖掘并找到当前可持续性、公平性、包容性和多样性发展背景下的智慧和经验。保护方法应基于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体现多议题交叉、多领域融合、动态适应、过程化的特点,历史城市应对当下与未来挑战提供一条“遗产化”新路径。
0 q6 o& {/ x2 J* a+ f1 ]; i9 H* L( i8 H$ }  {' B( K
“魁北克路线图”,基于“对话”的认知理解$ e' c; `/ D$ P
, l: ?' Z5 y' {9 G; v. @
2022年世界遗产城市组织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了第16次全体会议,针对后疫情时代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剧变,以及气候变化、新技术的影响对居住条件和劳动力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持续压力,提出历史城市的决策和管理层需要从3个认识基点去反思现在的遗产保护理念应对综合挑战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Y, ?; D1 W& V% a* @! P, Q( |/ M
( S' e* d& M. p8 X% F
首先需要认识到历史城市是一个鲜活的整体,并且可以通过不断吸引人前来生活和活动成为激发城市持续活力的“基石”。其次需要认识到历史城市的活力来源于人们前来生活、工作、社交、成长,驻足停留、相互沟通交流组成社区的意愿。因此,遗产保护必须理解居民与城市各系统互动共生的基本逻辑,并以此制定保护策略。最后需要认识到遗产的整体性和原真性应与城市现代化发展携手共进。基于此,会议提出“魁北克路线图”,以指导历史城市制定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活质量并适应不断迭代新生活方式的遗产保护政策。
, K0 f3 O  d, s& m6 \; [; q4 @2 y/ U0 W0 l, W7 W' i* N9 k+ c1 _' n
7 a+ W: W* g# B2 S- a$ R

$ \. A% r4 a* i“路线图”的目标语境5 ]6 G6 e' V/ J, g4 O
& R/ f# n4 d. s& ^& _! h
来源:www.ovpm.org  ~8 S( }) n; w, H7 F, l1 a4 _

" S$ ^7 S3 T9 o, ~基于对话,在共鸣中保障生活的空间权力
" W& }# M% z, R. s) X8 E. E; N
" n* b& [  j. T1 P) \5 q“路线图”强调在地居民是遗产保护的核心,历史城市必须建立以居民为核心,长期、持久对话的沟通机制,对遗产的定义和价值进行长期、全方位的讨论。“路线图”提出需要在“遗产化”的对话中不断凝练集体记忆,寻找城市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始终延续活力的起源和基因,并以此制定不断提升宜居性的遗产保护政策。这些政策需要重点保障所有人,尤其是历史中心区居民在地生活的基本空间权力,同时帮助外来人群了解社会活动准则并产生归属感。
2 }/ v" p% T* `' j0 K- I; l( j; u
* b' ^. K* g9 c# H5 Z6 ?/ x在对话中,遗产将不再局限于遗产本体与周边环境的价值,而会升华成人们于历史城市的生活印迹,是从过去到未来的连续过程和经验智慧的阐释与传承。或许更为人们熟知的表征就是历史城市那始终散发着迷人魅力,吸引人驻足留恋的连续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正如《裸城》作者佐金女士笔下的“一种生活与工作的连续过程,是一种日常体验的逐步累积,一种人们对眼前房子、身边社区每天依然如故的期待。而当这种生活经验的连续性中断,城市就失去了灵魂。”
1 x8 D# G* Z# b  _" u, ?6 p" q% C. _' X
通过对话,保护充盈着开放与可能性的“第三空间”
4 \/ F" [, a0 Z) `) Y1 a3 R3 V9 Z: L
“路线图”提出遗产保护政策需要保护促进历史城市社会和谐发展的空间网络。所指的“空间”不再是传统认知的图底关系、肌理组合或开放空间体系,而是批判性遗产保护理论所寻找的承载生活经验、日常生活中真实的空间,或者说是社会学领域所提出的包含了体现物理特征的“第一空间”、精神思维抽象的“第二空间”,依托人感知和体验而成的“第三空间(lived space)”。“Lived”表达的正是不断累积生活经验的过程,这也让历史城市的空间网络动态开放,蕴含无限可能。对“第三空间”的认知与理解也是对当下人们深陷于标准化景观城市带来的文化焦虑、遗产在更新中被简化成为妆点资本化都市空间的消费产品符号等现象的一种批评和反抗。9 @2 _! l# k' N  N1 A; f  R2 D

4 Z2 s4 S1 \* i8 W3 v1 |文化保护政策聚焦的空间网络也诞生于“遗产化”的对话沟通。“第三空间”是居民居住方式(habitat)与生活惯习(habitus)2作为文化实践的过程经验在城市各个系统空间投影的叠合。空间网络的构建以传承场所精神、凸显身份认同为原则,打破了物态和情态、文化平民主义和精英主义的隔阂。“第三空间”融合、叠合的特征,让历史城市始终保持无序性和各类活动发生的随机性与可能性,并由此带来乐趣。9 M" c. B) X' |1 r5 C7 S* u
. M) M+ I+ a* T- G: j
“路线图”也特别提出空间网络保护政策需要关注将“遗产化”体验过程和生活经验凝练成服务于所有人,带动文化、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的创意网络体系;引导新旧风貌的协调,历史建筑需要可以融入整体意境、应对发展挑战的当代建筑设计,而公共空间也需要通过一定的干预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各种公共活动需求和类型的变化。# O; h( {: F- a/ K8 r: I& V
1 s- \) U  y. K& }$ l8 ?. U  h# Y
透过对话,释放文化遗产的未来潜力
" \7 t9 U, ^' t$ y+ y$ J3 e8 F& {# ?2 d9 x2 q
“路线图”相信文化遗产是联系过去、现在、未来的纽带。“遗产化”的过程也是对在地居民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环境变迁、多元文化交融、地缘政治冲突等问题时智慧与经验的总结提炼。而应对未来发展挑战,各方需要依托“遗产化”的智慧积累、理解分析和再阐释,打破专业壁垒、促进协同治理。透过对话,遗产对未来的潜力将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释放,形成“历史城市理解与参与当下世界发展挑战以及重新明确在世界格局中定位的新路径”。
% h1 K1 F' K6 |% P
  Q& N* N8 u! h( z9 |“欧洲遗产行动”,基于参与性治理的可持续遗产保护方法
' {: V) K' [" e+ {; g
2 J! g+ e. J% m+ e不同空间尺度的宣言承担着不一样的职责,“路线图”希望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对话”加强人们对历史城市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理解。而“欧洲遗产行动”是在区域层面,以“参与性治理”(Participatory governance)为基础,探索如何让文化政策更好地激发历史城市的活力。
( ]' g/ ~; \* w% p, y2 X* K8 E1 L
6 d. x7 ^/ H" F. z, ?3 o& X欧洲早就意识到遗产保护政策对历史城市保护和发展的重大意义。针对历史城市公共活力和品质不断退化、社会冲突频发和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欧洲议会于2020―2023年间开展了跨越3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遗产行动”项目,在总结了雅典、博洛尼亚、里斯本、利物浦、里昂、都灵等历史城市的实践经验后,出台了《文化遗产:城市与地区的强大催化剂》《文化遗产引领城市未来》等文件,为通过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实现历史中心作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再生引擎的目标提供指导。
+ O& S; o  O2 F6 c- Y. i( f  E# ?8 c8 ]8 e8 e' b2 _
批判性遗产保护语境下的历史城市保护路径探索:“魁北克路线图”与“欧洲遗产行动”的解读思考-2.jpg   G& w# ]$ N! d# h$ X
  y0 p  Q, e# D7 V! n
批判性遗产保护语境下的历史城市保护路径探索:“魁北克路线图”与“欧洲遗产行动”的解读思考-3.jpg % A6 N% p" o/ }% f' g0 w
& u, U% G' m) o, ~) C  `) D
“欧洲遗产行动”的基本情况
6 m0 b( i' D0 y. G+ |5 u% t
: v+ Z; D4 i7 A0 d- e来源:www.heartsnminds.eu/ s- r; o$ o# n% ~0 d

) L8 F+ \/ [+ G  a# g% q  m! S$ s在解读“遗产行动”之前我们需要认清它与“路线图”的根本区别,即这份欧洲层面的文件贯穿着文化遗产服务于“一个欧洲”的统一价值观预设。欧盟相信“文化遗产是欧洲独特的资源。它们属于欧洲每一个人,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联系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J* p5 L! h/ K) _" K8 j' @" r" Z) }! A
如今的欧洲除了要面对后疫情时代难民潮、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经济复苏乏力等问题,更需要直面主张逆全球化、反一体化等极右翼民粹和地方保护主义迅速崛起引发的“集体右转”。“右倾”导致欧洲一直渴求的“一个欧洲”协同发展模式从内部出现了更多、更深刻的裂痕,亟待寻找弥补的途径。因此欧盟将文化遗产作为宣传“一个欧洲”价值观、促进区域协同、制定共同行为准则、帮助人们更好地融入区域的重要战略资源。在遗产要素选择、叙事逻辑构建、价值研究时都强调严格依据“一个欧洲”的遴选标准。让遗产服务于“一个欧洲”这一特定的价值框架所引发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也让欧洲成为批判性遗产保护的焦点,但是“遗产行动”所建议的具体文化遗产保护方法仍值得我们学习。
% {/ C  Z: t$ g0 Z1 e
- p7 F6 I! D! R8 h, [9 }“参与性治理”,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
9 l- ~7 I# Z- B. p* ?& v9 n
! f7 L  ^! @3 d“遗产行动”提出的“参与性治理”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在基于“遗产行动”提出的可持续遗产保护策略的10个关键步骤中,有超过半数与如何构建以在地居民和社区为核心的治理平台有关,包括定期开展公共部门、私人机构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探讨会或联合设计,提升所有人对遗产的价值认知,为在地社区长期、深度地作为遗产保护利用的“主人”提供更多元的手段措施等。0 k* o0 e2 [- ~' Z+ ~
7 l. Q$ g& H' Z& m
批判性遗产保护语境下的历史城市保护路径探索:“魁北克路线图”与“欧洲遗产行动”的解读思考-4.jpg
$ f; W% M9 i* Y' y; e, s9 B9 l" F: P4 o$ H8 ]- F
可持续遗产保护策略10个关键步骤
4 a* ?; i" i% [% r& I" K2 l1 E# x' r2 j3 J. F
来源:www.heartsnminds.eu
+ V: d4 n: n" F0 E# q. X/ K$ W4 N. v: T2 {- n8 F; x8 G& C
法国 里昂:城市遗产保护的4个基本维度
* V) g% B: t6 H$ \( J6 U
% B- B+ `. F; O9 l) @* @# j作为“遗产行动”的试点城市之一,法国里昂通过与联合国教科文、欧盟专业机构共同研究,总结提炼了历史城市遗产保护的4个基本维度,供欧洲参考:0 _; [. |$ n) b/ s6 K7 o

: M! r1 m- t. ^: t0 G/ F/ ?一是理解遗产。遗产不单是建筑物和有形、无形的要素与自然环境,也包括人与场所长期互动的活动模式与网络关系组织,而这也让历史城市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舞台;( ~( \* ], u2 J% _

. ]* K+ n2 _, }3 y( h二是居民为主。居民不仅是治理主体的关键组成,更是促进历史城市保护发展、开展动态干预的主角和“源起”;
& a( x4 A1 @* f# }
; b6 a7 j0 U6 q& n) Z三是干预机制。长期以来(里昂始于1998年)在专业机构协调组织下,建立跨政治、科学、社会等多学科,对项目全周期管理,考虑各个利益相关方的保护更新干预机制;+ l) t2 C- K' H

, O; o! p4 C! R* P, o- o0 o5 \四是整体规划。落实历史性城镇景观等最新理念,对历史中心区开展整体规划设计。  o6 p2 }, k. M4 v, x

9 L1 k% Y! G* t# n! | 批判性遗产保护语境下的历史城市保护路径探索:“魁北克路线图”与“欧洲遗产行动”的解读思考-5.jpg / H/ b! |, Y- t( r6 \5 i( Z- r; v
' R. n1 H% Z* b+ `6 d
里昂历史城市鸟瞰图
【郑重声明】活在枫叶国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活在枫叶国

GMT-5, 2025-9-12 17:26 , Processed in 0.019601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活在枫叶国

www.canadaasian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