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4月4日(农历甲辰年二月廿六日)15时02分,迎节气“清明”。仲暮之交,清明风至。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唯清明,是自然节气,亦是传统节日。; k6 k2 Q# S. ~2 s
清明·三候
, a8 W' A; R9 H p% [一候 桐始华8 W. a! L4 Y- l% Y" I3 d3 O5 e
白桐花应时而开,馥郁迷人。' ?2 t/ F2 |6 t* m9 P; c
二候 田鼠化为鴽0 O! L y0 ^$ Y% D
阳气渐盛,鴽鸟往来田间,田鼠匿于巢穴。
: o* U4 n' c0 T7 f三候 虹始见, m4 I9 B6 F' {+ A
云薄漏日,日穿雨影,阴阳交会,方可见彩虹当空。
+ } w5 W3 a6 s8 d5 n3 l& {# u清明·农事: n+ J3 d ~3 H- ?" X
; Y( z5 K7 C( O9 [ z
8 E5 C, `- |& j6 b; j
' `/ R8 [9 w* K: ~, W& `1 d
清明时节正是春耕春种的关键时期。“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 r1 z2 w) j4 P1 V7 @% U6 [+ j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进入冬小麦拔节期,黄淮地区以南的冬小麦开始孕穗,油菜开花,需适时做好肥水管理及病虫防治。) @4 Q# {+ c' C* @+ [5 c: U% g! W
北方旱作和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
, Z* ]9 l7 ]! C0 l4 K各地因地制宜,及时播种玉米、高粱、棉花、花生、大豆、马铃薯等春播作物,做好田间管理。
3 l6 |' X& k& M4 |# i( G6 h西北、华东、华南地区果树进入开花坐果期,要做好人工辅助授粉、排水追肥和病虫害防治。华南早稻栽插扫尾,及时耘田施肥。, @) v3 ?! T, [5 R9 i8 d
华东、华南地区茶树萌动,适时施催芽肥,防治病虫。明前茶茶树新芽抽长旺盛,注意科学采制。- W5 a! p+ C# G$ K; v) f; _
清明·文化习俗6 N* A8 }& y3 Q; H2 l3 F- ^5 o
清明是重要的祭祀节日。寒食扫墓在唐朝被唐玄宗定为“五礼”之一;至唐朝中叶,水边沐浴除尘、祈福消灾等上巳节习俗逐渐与寒食节、清明节相融;至明清时期,扫墓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清明节便逐渐取代了寒食节。如今,人们在清明扫墓祭祖,缅怀先人,寄托思念。
4 r5 v! D+ g. q" p' R3 q3 B% o- S6 h3 j5 J$ g7 [0 Z& e6 M
' Z- j' N( k% X, j& j$ b6 Y+ \+ s$ K- `8 S) x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春暖花开,草木欣欣向荣,人们应天时地宜亲近自然,到郊外、公园或山野踏青赏春,悠然嬉戏;到户外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拔河、射柳,舒活筋骨,强健体魄,抖擞身心。" r' H$ X2 E9 }
清明节人人戴柳冠、户户插柳枝的习俗来源主要有三种民间说法。一是源自春秋时介子推明志守节与母亲一起在绵山抱柳被焚身亡的故事,此后人们通过插柳招魂来纪念介子推。二是说插在屋檐下的柳枝可以预报天气,如古谚“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三是民间认为插柳戴柳可以驱邪避煞、消灾解祸。如今,我国许多地方仍有清明节户户插柳的习俗,小孩子头缠柳条,成年人到祖坟旁植一棵树苗,为自然注入新生与活力。! Z* R) F: a8 Y
画卵,即在鸡蛋上染画颜色,是河北、湖南等地区寒食节的一种趣味游戏。至隋时,将鸡蛋染成蓝、红等颜色,互相赠送或放在菜盘、祭器里。后来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如今已走向商品化,深受海内外客户欢迎。
1 J$ {% V& e8 o& x斗鸡子是比赛雕鸡蛋、画鸡蛋技艺或互相撞击鸡蛋的民间游戏。在南朝梁代的寒食节时,民间就已有斗鸡、镂鸡子、斗鸡子活动了。近代演变为撞鸡蛋游戏,即把煮熟的鸡蛋或鸭蛋放在一起互相撞击,谁的蛋没有碎,谁就是胜者。' q2 {( u$ O, |/ o$ `
蚕花会是浙江等蚕乡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会举办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活动中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具有浓厚的水乡特色。而在浙江德清的新市,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蚕花庙会,既是蚕桑文化的典型代表,又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年清明,“蚕花姑娘”巡游、祭拜蚕神、“轧蚕花”等系列民俗活动都会引得古镇万人空巷。
n, h$ N$ c3 p6 g6 U7 A6 k/ T
7 a1 _/ M: |' ?- s, S( V2 |0 g, W
- j4 M8 o( o; a$ }* C清明·食养
# Q1 j9 a: A9 v! V9 k3 x“青团”是江南地区清明节的传统特色小吃,口感香糯绵软。可以用艾草汁和糯米粉制作,外观色泽呈深绿色,散发淡淡药草味道,艾草汁取自清明应季野菜田艾,有温经祛湿、散寒消炎等功效。不过最地道的做法还是用浆麦草汁与糯米粉混合揉成团,包上豆沙等馅料,外观色泽青翠鲜亮,散发淡淡麦叶清香。/ @' ` R% p5 X! s2 c* p& C5 K( N
“清明粄”是客家人清明时节的传统特色食品。采摘鲜嫩的苎叶、艾叶、白头翁、鱼腥草、鸡屎藤或使君子等青草做青粄,而艾粄则为清明粄首选。
* z1 N! v/ K# c/ Q" o! ^9 D7 G在山西,有蒸制“子推燕”民俗,用面粉和枣泥制作花馍,捏成燕子形状,蒸熟后用柳条串起挂在房檐下,寄托对介子推及已故亲人的思念。
, j0 _9 c' s, z清明南北各地还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古时称“寒具”,色泽黄亮,香脆可口。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以米面为主料,少数民族地区馓子品种繁多、风味各异。$ { b' K- I" H, y$ n
“乌稔饭”是闽东畲族的清明食俗。乌稔饭又名乌米饭,将糯米用洗净煮熟的乌稔树叶浸泡后蒸煮而成,颜色乌黑却米香扑鼻。
! A. n+ u( z: c$ o( U清明吃“润饼”盛行于闽南、潮汕和台湾地区。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包馅儿的润饼菜有胡萝卜丝、肉丝、蚵仔煎、香菜、豌豆、豆芽、豆干、鱼丸片、虾仁、肉丁、油煎蛋丝、牡蛎煎、油酥海苔、花生末、炸粉丝、香菜、蒜丝等。
; e$ ~' L: b3 t4 l! Y" r; E( ~清明时节,宜适量食用当季绿色野菜,缓解内热及春季干燥引起的不适。苦菜有清热凉血功效,可抗菌解毒,提神醒脑。还可食用春季降火养生粥,如荠菜粥、菠菜粥、红枣粥、芝麻粥等,养血安神,通利肠胃,润肺养肝。
1 K ]% Y, t% O/ {2 N. ~( t* S# ]2 w3 F0 }
1 L, ]; F7 E0 L- S0 w4 b
$ A; e" r; C2 I/ J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是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制成的茶。其芽叶细嫩,受虫害侵扰少,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色翠香幽,味醇形美;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茶树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因此就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3 z: ^4 F' X& ~; x4 X) B清明·诗词 r; l" a4 n- r9 `- i
清明时节,春景怡人,醒醉喧闹间,话不尽深沉追念,远览深识,达观超然。+ U6 Y( a# U; t" {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4 x# ^) _# a2 E9 v; _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 W$ g% n$ A) F9 d8 y3 q p/ ?——唐·温庭筠《清明日》9 W2 x. y% ]5 H7 \, i; f/ H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W# w7 C( F: C8 A, b2 x, {; I4 q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x# @! y( W" U. t; v——唐·杜牧《清明》1 S2 N2 Y5 n" @1 i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_5 D% T7 }$ b; y# y) _ Q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7 M0 _! S6 H8 g. D4 v
——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f' j8 {/ ?* P$ }6 ]( M E- N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c8 c$ D* r7 k* w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7 O1 e9 Y' l; e+ v) c9 T/ ~
——宋·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9 G( l8 _7 e: S) H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1 Y: z) D- [6 J# r P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 W7 X# v s1 _5 a/ V——元末明初·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 p# ]4 n0 }6 t1 a2 C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 D/ W; G# L, a. C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 \3 y4 r1 r; R$ G5 K——明·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6 t; J& l0 s- v4 e+ V杨柳风轻,细雨霏霏,淡荡春光芳菲绽。念兹在兹,慎终追远,慧启明德岁岁安。) A+ p( }& f$ p9 d, A
总监制丨张文华监制丨李骏 温晓乐制片人丨崔明曌撰稿丨褚明哲导演丨刘冰 温淼美术丨尹美玉 朱俞蓉AI视觉丨李梦华李庆珅音乐丨唐一维
; d" d) B1 Y# \8 e+ A- v. a6 f(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