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6-22 23: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CLOUDFLARE
原标题:中高空无人机发展势头正劲
" F) S% Q( c+ Z# K
! u: |0 I, d- a. x' _- T1 Y, J# I5 ~0 T$ G7 y
“猎户座”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
0 k5 e% l6 `) Q- k8 H" _9 g; _ 当前,无人机的发展可用“井喷”一词来形容。从整体态势来看,中高空无人机是当前各国发展的重点。& q: h& s# S; x9 X2 z4 W y
今年2月,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公布了XQ-67A无人隐身作战飞机进行高速滑翔测试的图像和视频。该型无人机,被认为代表着该国未来无人作战飞机发展的方向。% o; B1 ~+ q) c9 J0 X- d5 U+ a
俄罗斯近年来加快了对“猎户座”“猎人”“牵牛星”等新研无人机的作战试验,去年又对外公布了在研的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天狼星”。
% L" [; s/ h8 P* T- e 英国相关方面近两年先后推出了“寒鸦”低成本中高空无人机、可在2万米高空飞行的Phasa-35太阳能无人机等。今年2月,该国国防部发布的《国防无人机战略》中,将长航时中高空无人侦察机列为发展重点之一。7 A* i% G2 z% T
其他国家也纷纷加大中高空无人机的研发力度。今年1月上旬,印度海军接收了该国自主研发的“凝视”-10中空长航时无人机。1月25日,韩国有关机构称KUS-FS中空无人侦察机开始生产。
. m' j, y& u, M1 w: W 在多国竞相立项研发下,中高空无人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那么,这类无人机为何受到各国青睐?今后会朝哪个方向发展?请看解读。$ @( W/ A* G. ^/ n+ r& \
备受关注,是因为本领过人+ c+ G$ L% e2 y |2 e/ {- G% O9 M
作为无人化装备,中高空无人机具有一些与其他无人机不同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让中高空无人机拥有了不同于小型无人机的过人本领。- q: X" `4 X: M, q+ h
6 c b% k* i" h+ {7 R
' G; `( |& `' n0 K: V KUS-FS中空无人侦察机( v- @% P' r J- A4 F" c
体形更大,飞得更高。通常情况下,体形大一些的鸟,翅膀更有力,飞得更高更久。在这一点上,无人机有点类似。中高空无人机的定位,决定了它的体形不小,能搭载动力强劲的发动机,升限更高。有一些高空无人机甚至可在2万米的临近空间飞行,这是绝大多数战机够不着的高度。对部分防空系统来说,这一高度也让其弹药可望而不可即。这种高升限,从某种程度上给中高空无人机带来了较强安全感。) K4 C% V& d- u" q; `6 B
飞得更远,能持久留空。与小型无人机相比,中高空无人机的航程要远许多。其续航时间因机型而异,普遍在16~40小时。还有的中高空无人机因采用先进动力装置如太阳能动力装置,可持续飞行10~20天甚至更久,能对区域目标或广域战场持久地监视侦察。这种能力,低空小型无人机和有人机通常难以企及。
; T/ e9 k$ ^5 U i; P' E 载荷更多,功能更强。由于体形较大,中高空无人机可搭载性能更先进、重量更大、数量更多的载荷执行更多任务,如指挥控制、通信中继、电子干扰、应急救援、火力打击、战场评估等。部分机型可通过换装模块化设计的不同载荷,执行多种任务。中高空无人机由于可用空间多,还给今后加装新设备、运用新技术提供了可能。这种可观的发展潜力,也使它备受关注。5 K5 {5 ]* V6 x" e0 f4 H6 S& [
当前,一些国家已将中高空无人机投入实战。其不俗的实战表现,引来了更多关注。凡此种种,最终促成了中高空无人机的强劲发展。
* Y7 `/ b* F" R! |2 M( X: [0 A 性能各异,数量不断递增5 X2 W! b7 V: c; Q& T" }) f3 _5 O6 O
各国对于中高空的界定标准不一,不少国家将1000米~7000米定为中空,7000米~18000米定为高空,18000米以上定为超高空,普遍认为20000米以上是临近空间。& X/ }8 ?/ v+ J
按照这一界定标准,当前的中高空基本上都有无人机在飞行。可在中空执行任务的机型有美国的MQ-8C“火力侦察兵”,俄罗斯的“海雕”-10、“前哨”-R,以色列的“搜索者”、“赫尔墨斯”450等。可在高空执行任务的机型有美国的MQ-9“死神”、MQ-1C“灰鹰”,俄罗斯的“牵牛星”“猎户座”“猎人”,以色列的“苍鹭T”“猎手”“赫尔墨斯”650/900,土耳其的TB-2“旗手”“矛隼”“掠夺者”等。据称,伊朗新推出的“见证者”-147无人机实用升限达到18000米。
0 g2 R t* q/ \5 `1 | J, J" N) ?
, X% x7 }% j1 N. J “赫尔墨斯”900中高空无人机 e; g1 O! P5 z0 f" c
总的来看,飞行在7000米~18000米高度范围的无人机型号和数量较多,以专用侦察机和察打一体机为主。当前,一些隐身无人机的身影也开始出现在该高度范围内。9 _+ g0 W7 M3 ~$ W7 t- _- f4 l
至于在20000米以上高度飞行的机型,当前屈指可数,如美军的RQ-4“全球鹰”无人机、SR-72高空高速隐身无人机,英国BAE公司推出的Phasa-35太阳能无人机等。' r" D9 [9 }( v$ L" C/ M4 }
这些无人机,绝大多数是实用性中高空无人机,只有极少数是研制中的概念机。一些有实力的国家目前已开始试研融入人工智能的自主型中高空无人僚机。
2 h: F# @. {% D- n; f# B# {3 j) w 今后,随着各国需求的多样化,中高空无人机的类型、数量还会持续增加。
% r& x( V* B7 b 科技赋能,自主能力不断提升( @9 `3 T) k0 @' ^7 x4 ?2 S
近年来,在持续提升“眼界”“视力”的同时,中高空无人机发展呈现出一个新特征——自主能力有所增强。. ~3 [% i& n. _5 T
- K9 P: j& \5 w) t/ {! L+ }
, z* u4 Q3 s% ^8 i) A “凝视”-10中空长航时无人机$ n9 y" m; Y( H/ {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加之新的作战理念形成,一些中高空无人机正在获得与有人机协同作战的能力。6 S6 n9 X% w- Y! J A
美国在这方面进展较快,所开发的“天空博格人”无人自主核心系统,已先后在一些较为成熟的无人机上进行了试验和验证。相关试验表明,该系统能为无人机赋予“灵活的大脑”,使后者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能力。
( M9 z1 O6 V: z; W+ z' C# s# B6 w 美国空军正在推进的无人自主“协同作战飞机(CCA)”计划,也体现了这一趋势。该计划以美国一家公司研发的“开局(Gambit)”系列无人机、美空军研究实验室推出的XQ-67A无人隐身作战飞机等为蓝本,意欲打造出符合要求的新型无人机。这种无人机的主要特点是融入人工智能技术,能在更大程度上“自己判断”,协同有人机遂行作战任务。
/ H/ Y- q, @: Y% D" |% M- P 当前,不少国家也开始着手研发这类中高空无人机。英、法、日在论证下一代作战飞机发展计划时,纷纷将发展自主无人机纳入体系设计。印度提出的Abhimanyu自主协同无人机发展计划,也体现着这一趋势。: M. Z! s2 ?7 ]+ A
技术受限,还存在明显短板7 X" ~( k, x; q
研发中高空无人机,目的是借高新科技之力占领今后战场制高点。然而,受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当下的中高空无人机离人们的预期还有差距。. |" {9 O/ B! N: O) M5 R: M) R! D) R
虽有高度优势却不是绝对优势。中高空无人机虽因高高在上能避开一些防空火力的打击,但各国也在不断探索对中高空无人机进行反制的方法手段并已取得成效。对中高空无人机来说,在没有更先进技术“护体”的情况下,防空导弹系统、有人机、电子干扰、定向能武器等都可能成为捕获它的“猎手”。这方面,已有战例佐证,如RQ-170“哨兵”无人机曾被伊朗捕获等。, X, u* e( u2 U1 a" v
4 D* j i/ b4 |8 G4 }6 z
% t/ c& Y. N2 R$ ~8 m
XQ-67A无人隐身作战飞机1 I* y' c; x7 d: M' ]# M8 i' f
自主能力尚未达到“可靠”“实用”水平。近年来,一些国家在无人机自主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当前尚未有相关系统被正式投入使用的消息披露。种种迹象表明,无人机的自主能力虽在不断增强,但这种增强的进度与程度,与实战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在将人工智能、控制算法、机器学习与无人机相结合等方面,研发人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另外,将人工智能用于无人作战所带来的战争伦理方面的担忧,也对中高空无人机发展自主能力带来一定影响。2 B- b' u7 X! P% w7 E% m
高效协同大都处于“理念”“试验”阶段。中高空无人机与其他有人机、无人机实现高效协同“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原因之一是其可用的地面控制站数量有限,增加异地建站数量的投入又较大,而且不少地面控制站并不通用。原因之二是中高空无人机的速度普遍不及有人驾驶战机,即使速度提升能实现两者比翼齐飞,但信息传输需要时间引发的延迟,也使它们的协同存在不小难度。& ?! u# ^0 y3 Q3 V* D
需求牵引,仍会重点发展
0 S1 n" {% T3 P/ r2 h3 | 战场是最好的试金石。近年来无人机在世界军事热点地区的表现,可用“异军突起”一词来形容,尽管在这些冲突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大多数是飞行高度低于1000米的低空无人机,但是来自战场的需求,同样在牵引着中高空无人机的发展。简要来说,中高空无人机今后或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发力。' K6 s! a7 t. b6 j6 y9 I' U4 w
继续“修炼”强根基。无人机平台是其发挥作用的根基,要让中高空无人机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持续为平台赋能、对其“挖潜”。简而言之,要做到“一低”“两长”“三高”“四强”。“一低”是指低成本;“两长”是指长航程、长航时;“三高”是指高空、高机动性、高效;“四强”是指强隐身能力、强载荷能力、强突防能力、强生存能力。如此,今后的中高空无人机才能适应未来战场的需求。) S8 b0 l: D& M$ n
3 s7 f" ]+ i# J3 Y! B
: Z0 j$ C, j9 R! X M “见证者”-147中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
5 j5 F2 D8 P9 x6 v “一机多能”是趋势。中高空无人机通常造价不菲,即使各国想方设法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列装数量仍然较为有限。为做到物尽其用,随着相关技术的突破,“一机多能”或将成为更多国家的选择。当前,一些国家研制中高空无人机,采用的是“通用化平台+专业性载荷”模式,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实现“一机多能”。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会使中高空无人机拥有更高的行动自由度,也会使它获得遂行更多任务的能力和机会。) s: V, _3 H @1 _; x: n
智能协同是关键。随着一些新的作战概念的提出尤其是体系作战思想的深化,无人机向注重“有人-无人协同”方面发展是大势所趋,更多的中高空无人机将扮演起“忠诚僚机”的角色。同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有些中高空无人机有望扮演“长机”角色,或许能在没有人类过多干预的情况下,相对独立地完成打击任务。这意味着,智能协同将成为今后中高空无人机发展的关键。# O$ @, [% u+ a( T8 l0 j
至于在未来战场上,中高空无人机能否带来研发人员所期望的不对称优势,时间将给出答案。(柴水萍 尹贵福 苏 健)
7 {) E; x7 B( Q: D3 ?*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