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你是不是国剧迷,黄亦玫都有一百种方法让你反复爱上她。”1 z q0 h+ w; P8 [! Q. Z
最近,正在总台央视八套黄金档热播的都市情感剧《玫瑰的故事》,成为了各类网络媒体“热搜”榜单的常客。无论是偏好在微博“吃瓜”的,习惯在小红书“种草”的,又或是乐于在抖音刷“二创”的观众,首屏都少不了关于《玫瑰的故事》的话题讨论和“名场面”解析。0 K/ u! B9 c( V# g& R
- ]# q% b$ x5 {2 F
( h7 m& ~* v1 b8 K5 V6 T4 f; ~9 ^% c! V) B) R7 Y7 ~/ x. I- W
. l) s; S1 u) C《玫瑰的故事》的收视成绩也佐证了它的到达率。5 P7 @# ~0 M# O% l% Z7 H' L
1 p. W) M* Z) l& z' t/ H
根据酷云数据统计,截至6月22日,《玫瑰的故事》瞬时收视峰值最高突破2.7%,单日收视历史最高突破2%;在云合数据的统计榜单上,6月21日,《玫瑰的故事》则凭借27.4%的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登顶榜首。6 |2 x9 @1 B1 h0 F2 M9 w4 Q# C9 ]
" A2 o1 Z6 l- e) V: o& C! t7 ]# q7 K& c; h4 S. A( K4 S
+ n1 o, V% _3 N, E
w& x6 J, n0 y+ m0 E
. q) c' A. C, H& e值得注意的是,《玫瑰的故事》并非今年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的第一部“爆款”剧。5 S# i9 U; M7 B0 S7 g5 R
从“跨年档”有力推高国产剧视听美学水准的大剧《繁花》,到春节期间引发“跨代际”热议的《南来北往》;从为谍战类型剧成功“减龄”的《追风者》,再到将五月国剧市场带入“《庆余年》时间”的《庆余年第二季》……“总台八黄”剧集屡屡成为“热搜”关键词,引领剧集审美潮流与价值风尚。
2 a! p: {7 e5 r* G- d
6 }6 |6 B) t6 G0 z
# u3 L# k+ }3 H. Y: w
% [9 g6 p* F2 }! k7 a' w
8 z K3 ]7 y6 g/ f近年来,“总台八黄”在年轻观众群体中的印象也正彻底改写。
# K7 i. _3 i9 D W* I" ^, L0 \5 v7 v3 O7 K. f; D4 K/ M& F
如果说几年前,“总台八黄”剧集还与高龄向、下沉性和性价比等关键词挂钩,如今的“总台八黄”已经凭借大剧连台、鼓励创新、反映现实的选剧排播策略,成为了年轻人追剧的“接头”地点。1 W; r- O6 v5 V! [
播剧“卡点”现实,回应年轻人最关切的话题
; n* b5 D. e0 [9 R$ R O/ j大银幕擅长造梦,小荧屏嵌入现实。对于当下的观众,尤其是日常媒介信息吞吐量极大的年轻观众而言,一部剧集是否“与我有关”,往往是他们决定是否追剧的先决条件。
* m' G" a9 e2 _4 e这种“与我有关”,与“寻找最大公约数”的题材理念不尽相同。9 n' {% M$ f1 o9 d3 t4 A/ L' J; I: y
如果说,后者倾向于向类似家庭伦理、婚恋关系的共同生活经验,和以年代、抗战叙事为代表的民族集体记忆靠拢,前者则要更向内开掘,也更因时而变。
; c: X" s# \, U1 U+ T/ O& b4 S" q“总台八黄”近一两年的排播剧目,可以看出对年轻观众“与我有关”接受心态的精准把握。
% A) w' ]7 a8 L2 L7 {有些剧集题材相对常规,但主角们的成长历程却类似“人生预演”,能从不同角度折射当代年轻人的心理,反映现实的价值冲突,并回应普遍存在的心灵困惑。
/ j. s5 ~6 [$ b* N6 H比如,《玫瑰的故事》之所以能引发普遍共情与热议,正因为它以情感故事为载体,真正深入讨论了当下社会关心的女性成长议题:究竟何为女性独立?独立女性是否只有一种样板?婚恋关系可以从何种程度上影响女性自我的成长?
; T/ `8 X' G: h/ d$ L. W1 r# t* k9 S' p1 r+ ?
: W. H M I% t+ L2 r/ A+ q+ \, S9 T7 ?# X6 Y7 t! d
2 \. B- ^, i: W7 y& \( N+ ]
通过黄亦玫复杂的情感经历,和由她与苏更生、Tina、关芝芝等女性形象组成的群像图谱,《玫瑰的故事》给出了与一般“大女主”都市剧不同的人生参考答案。
" D: H1 E- r+ ]% q& N& c0 ^
0 n. @5 N$ @$ E今年“总台八黄”排播的电视剧中,同样对焦当下年轻人成长抉择和内在困惑的,还有《春色寄情人》《承欢记》《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等现实题材剧集。
) C. H! n7 C0 g3 m# u2 L6 j5 b7 y它们有的关注青年“返乡”浪潮和他们如此抉择的利弊权衡;有的展现人生重启,并探讨其中的试错成本;有的深挖代际关系,剖析“以爱为名”的束缚,也呈现理解达成的可能……这种向内开掘的“与我有关”,能最大程度上引发年轻观众的心灵共振。
& \. a( I# D4 ]8 j
/ V V5 r/ E: a
$ W; f, X( e$ O6 t
# P( Z4 e+ \: N! M- x: [
+ a* h6 ]8 { I) q1 m+ C" L有的“总台八黄”剧集,则在题材上走出了舒适区,向各类民生议题大胆挺进,回应了社会关切,也引领了价值风尚。' S3 L9 u4 Q& i* H8 E! L J1 i3 d' E
比如,以边缘教师带领“差生”实验班逆袭的故事,反映教育公平问题的《鸣龙少年》;通过“菜鸟”律师人生与职业重启主线,串起人性百态和社会冷暖的《无所畏惧》;
8 |/ r7 x) j$ B! |; b通过一个心脏诊疗中心透视医疗系统生态,同时还兼具医学科普和死亡教育意识的《问心》;还有以“双女主”架构,表现年轻人在大都市安家和安心问题的《一路朝阳》。
# T, M. J, Y* p. z; R! Z, ]* y: X8 P) }
/ l2 F% _5 D5 o' m" u% ~. K, a
0 Q$ y( [& o: {$ z3 s! w0 x9 T8 F" l, r9 ?1 `" a6 F
3 g! X$ `- ]/ g1 h) D1 S( E这些剧集聚焦成长、择业、教育、医疗、住房、公平等现实真问题,对其中观念冲突和价值粘稠地带有突破性的呈现。这种“卡点”现实、敢拍敢播,不仅有效点燃了年轻观众的讨论欲,也通过社会效益的彰显激发了他们对“总台八黄”的价值认同。
" n5 X, X! h( c( U0 q( V总有创新,总有“不期而遇”的惊喜
8 d5 @, M) b1 a% N如果说,现实题材剧集如今要用“与我有关”敲开观众的心门,那类型剧想要征服年轻观众,就要靠类型程式创新和视听美学突破。
8 C0 Q9 X8 x# {3 ]在类型剧的遴选上,央视八套黄金档不仅有追求品质提升的目标,也有鼓励类型创新,包容“先锋”性表达的实践。6 i7 q$ P2 u6 C" [: A/ @7 ~
细数今年以来“总台八黄”播出的类型剧,每一部都有可圈可点的创新,都能给目标观众提供“不期而遇”的惊喜。& t" k+ h) [" }
9 w& S: @. d n8 F5 G6 N& ]
7 l1 d) T- N! Q" s$ [: X6 X$ V$ U! S: {
7 A: w& A( P O& y: l) @比如,以喜剧方式打开小人物抗战画卷的《狗剩快跑》,打破了抗战剧“炮火连天”的刻板印象,用平民悲喜剧的手法,表现了民族危难之际普通人的家国大义何以点燃;" S# R: ]3 w! N _2 k2 |) H
《追风者》则以金融视角打开谍战类型,剧中爱国青年魏若来的成长觉醒史诠释了信仰的力量;《大唐狄公案》找来了汉学家高佩罗的原著为依托,塑造了一个身手矫捷、能文能武的青年狄仁杰,让人耳目一新;
: V. K' w7 {* u4 s悬疑剧《微暗之火》,则用罗生门的叙事、诗意的视听风格,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南方封闭小镇上的谜案……
8 I# ^$ R5 B1 j4 ~6 p" A. L; V7 T" n( L$ i7 X
2 w( L- k' L, H* d, z9 W+ }
8 i/ t4 }" a$ {# c3 B3 R7 }: `
6 j' }; C/ w( Z
从市场角度评估,这些类型创新剧相较二元对立、环环相扣的传统抗战、谍战、公安剧,存在一定的圈层化特征。在播出数据上,类型创新剧可能并非表现最好的。
3 {7 u; s3 ^0 _7 Z1 a+ S' H但这类剧集,体现了国剧的艺术冒险精神和创新探索的最新进展。. Z* b% `: E4 n9 x, b2 [
“总台八黄”排播这些类型创新剧,为引领审美的先锋表达提供了与观众对接的机会,也契合了年轻观众对多元类型和审美新鲜感的诉求。8 e1 Q8 m7 k+ b& g1 b: Y$ }
高品质的类型创新剧在“反差”中留住了年轻观众群体。
9 k9 ~! u5 F f2 f+ H不用“跳程序”,现象级大剧连台看/ x) q# G" O7 p1 t$ A
除了深耕现实和类型创新,“总台八黄”近年来还有这么一个印象,在年轻观众群体中深入人心,那就是“现象大剧聚集地”。+ H4 @5 |- u: N2 f
从去年年初的《狂飙》《三体》到跨年大剧《繁花》,从今年春节期间热播的《南来北往》,到《庆余年》《庆余年2》的“剧王”联播,再到《玫瑰的故事》的跨端热议……这一两年来,只要是各年龄段、各圈层观众都耳熟能详的剧集,几乎都是“总台八黄”剧集。
+ T1 }9 I$ {1 k* z, V- O4 E5 u2 k0 Z6 B
2 G0 u& M; y. L" U; G ]! X- Q( n1 o5 U3 X1 ?: n' O$ u
7 j& {( s7 _( q& }4 X央视八套黄金档的现象大剧聚合力,无疑是品牌影响力的体现。但从传播角度,对年轻观众还有两重格外的吸引力。9 w( h* C! w8 {& F
一方面,不用“跳程序”,现象级大剧连台看,这对如今信息严重过载,且生活节奏持续提速的年轻人来说,是不小的“追剧”福音。
6 _- Q4 Y& j: ?+ u, k正如有剧迷在社交媒体上吐露的心声所示,“有了‘央八黄’心选剧集,一部下饭剧还没挑好外卖都已经吃完了的尴尬,就再也没困扰过我”。
1 w# x ~% @9 r' |2 A5 @) P) B1 Q6 U6 E# i( c# p8 _0 N1 P
0 E; c9 F' f/ J2 ^( J
1 {. O7 H d" R8 K, n* g5 R. U
v% W5 G/ c( Y" X" i: U另一方面,现象级精品剧不仅能满足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还符合“合家欢”的观剧场景。“总台八黄”对现象大剧的聚合,让年轻观众为亲朋长辈推荐剧集不再是一件难事。0 q1 ~4 h( K! V! B" q. f# m
事实上,《南来北往》在春节期间实现的“跨代际”传播现象,恰恰证明了“总台八黄”于新媒介环境下,重塑家庭“一期一会”追剧收看习惯的作用。
; ? a, @3 X$ {( v& O聚焦现实、包容创新,集合大剧。如今,选剧排播策略不再走“寻常路”的总台八黄,成为了年轻人追剧的“接头”地点。8 P6 ~/ L6 N( d, g6 a
这种拥抱年轻观众群体的选剧方针,不仅提高了收视也催化了热度,既让总台电视剧强势占领舆论的中心位置,也有助于黄金强档剧场的品牌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h0 D+ v( [- y4 i
【文/卞芸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