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 u- J9 M5 E$ U. ^8 O0 @# S" r
2 l% a- g% v# |5 f1 I" _3 ^7 D: B
0 ?0 u% T! U' o2 K: w0 k# a, N2 G0 ~6 J
天天学习近日,习近平主席收到一封包陪庆、曹其镛等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的来信。在信中,这些企业家向习主席汇报了他们传承先辈优良传统、积极服务国家发展等情况。( ?! q2 \, I8 O9 F
( e3 N; _- O6 G7 _) Q7 b/ S
在给这些企业家的回信中,习主席赞誉道:“你们传承先辈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积极创新创业、捐资助学,为家乡建设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薪火相传的爱国心、桑梓情。”
' x) F! N% N- X& E e" p! Q p/ V$ A7 N6 Q
尺素来往中,呈现的是一段“家乡,总归望伊好”的桑梓情怀。
h5 a- e3 K9 O C) s0 a( l z8 G3 s8 R$ R
“小白菜,嫩艾艾,丈夫出门到上海;十元十元带进来,上海末事加小菜;邻舍隔壁分点开,介好老公阿里来……”早在上个世纪,宁波商人就背上行囊,走出宁波、奔往上海、走向世界,重工兴商,逐渐形成了心系祖国、步履四海的商人群体,被称为“宁波帮”。
- H6 ?2 ?) r. y+ b
9 z! X% u% J) D. B0 c. J改革开放后,这个群体持续在世界舞台发声。6 w0 _/ O1 c+ w2 `1 v
. ^- [9 {5 m$ N$ H2 k( e4 z
1984年8月1日,党中央号召“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这一号召极大鼓舞了海内外宁波人。他们纷纷慷慨解囊,支援家乡建设,掀起了帮宁波、兴中国的热潮。1 h" {; h" \9 t; j& l
, E( n% t: O% K8 }& r- ~
一组数据镌刻着祖籍宁波的海外人士对宁波建设的非凡贡献——) f2 J* V j4 {
% I4 q' O/ S7 M, s8 y( r! m
1984年以来,祖籍宁波的海外人士向宁波市捐助2200多个社会公益项目,累计金额超20亿元人民币。$ w8 J N# b! E- }' x8 y
: l5 ^% @6 D" I6 Y5 w,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宁波投资的侨资企业有8000余家,总投资500多亿美元。1 q {+ d/ ~' M2 e
8 r# n, p) ~2 _7 r/ r
…………
( w. ]! k$ G C1 ^! `* a4 e' S4 t2 m2 ~! z7 {( K; s
最近这40年来,宁波相继实现了大港梦、大桥梦、高速梦、地铁梦、高铁梦、机场梦、小康梦……这些都离不开一代代宁波籍海内外人士的鼎力相助。) }% {( @0 s+ Q) k3 z% i
) X* c& \% b- s9 Q在这其中,最早响应党中央号召的包玉刚,正是此次给习主席写信的香港企业家包陪庆的父亲。& B/ i6 ]# F8 h9 g: X, }9 [
- a R0 e% b! l: Y* b
: F. @$ w" B0 X, G9 O8 S+ f: w! |
# Y/ b) K8 N1 O# }0 I$ x
1 S6 i: A4 s9 V" V7 w0 ~宁波大学。
* v |6 y: ]! v) A/ V, u9 s" a/ V% e- _" q: ~
一所大学成为祖籍宁波的海内外人士造福乡梓的重要见证。
z- d6 q7 [1 B3 a( k& i
0 p) ]% C7 g% `3 G% ] I# z1984年10月,66岁的包玉刚率全家和其他包氏家族成员,回到阔别30余年的家乡。当得知宁波没有大学时,他说:“宁波比香港大10倍,宁波要建宁波人自己的大学。”$ g- t: n5 v3 x6 ~0 \- E
; I/ X/ q0 g0 _( i. l) J回到宁波第三天,包玉刚就答应捐资筹建宁波大学。学校于1985年10月奠基,1986年迎来第一批学生,得到包玉刚、邵逸夫、包玉书、曹光彪、李达三等祖籍宁波的各界人士的大量捐助。6 P3 D! T5 r4 a7 D* q+ B. w6 E/ t! P( Z: Z
0 F: |( P7 H+ g! `! C如今,在宁波大学校园内,随处可见一幢幢由祖籍宁波的各界人士捐赠、并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建筑。
; _( z5 h) K+ f$ l
+ R7 E: y5 o u/ m/ B改革开放以来,祖籍宁波的各界人士创建了中国第一所港资兴建的大学、第一家信托公司等多个“第一”,更热心公益事业,回馈社会,留下一片爱国家、爱家乡的桑梓情。遍布全国各地的“逸夫楼”更是邵逸夫先生对中国教育事业支持的重要见证。/ m$ }9 [. ]: \* r. S# S3 F
9 H+ a2 y1 j5 O; u# A' ~& d对于祖籍宁波的海内外各界人士,习近平非常关心。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曾数次与他们畅谈开放发展大计。
/ s8 U5 x4 g% V- f. D8 v# Y; b5 o, D6 A
2003年9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会见郭鹤年等著名侨领企业家。“各位都是香港的知名人士,有的是浙江的乡贤,一直热心故里,造福桑梓,为家乡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习近平对这些乡贤表示感谢,同时亦提出希望,希望他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和参与浙江建设,积极支持浙江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 v) C$ v7 d/ H' w2 D+ ~1 N
& u% t ]+ B5 J( h
2004年8月1日,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暨“宁波帮”指示发表2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表示要动员祖籍宁波的各界人士和一切关心浙江发展、关心宁波建设的海内外人士,共同创造浙江和宁波的美好未来。
$ @7 |2 K- U( r6 ?; B* }+ O& q4 [( B& ]
2006年,在浙江大学的一场报告会中,习近平以祖籍宁波的各界人士创下了50个全国第一的骄人业绩为例,赞誉浙江文化精神。- g. I: @6 B( f" {# ]* r3 H9 _
9 S( B( B1 C. l+ v6 W% d0 n2018年,习近平主席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特别肯定邵逸夫先生对内地公益捐款超过100亿港元的事迹。; `' r& q8 ?, |) l t
) r* u6 v0 H/ N' z; E1 ? H: f9 \! Z
% G8 o; Z: I* O2 p4 g8 _
+ |- q( k( Y2 a O6 G
2 u! Q K. C- A; c& `) h: V& H7 h
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帮博物馆,市民正在馆内参观。
6 y$ S2 v# G/ f6 b: b
& Y5 d' l& R, Q在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的宁波帮博物馆内,邵逸夫、谈家桢、卢绪章、董浩云、包玉刚等老一辈宁波籍人士的塑像静静矗立。如今,他们的后人已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 t- ^! P. e1 U" L1 [ Q; |2 W. y) t
; |! _1 ^0 m+ ?% U& n4 D$ g0 |) {“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改革开放大局,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在给包陪庆、曹其镛等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的回信中,习近平主席提出殷切期望。
. U/ F' D! v; ^* X' q* ?8 F, Y( W; i: V
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坐标上,新一代海内外宁波人正传承老一代人的精神,续写新的桑梓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