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枫叶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77|回复: 0

新华鲜报|探寻多彩中国!近百名美国师生金秋“丰收”中国行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48251
发表于 2024-9-25 0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加拿大
感知真实的中国、了解不同民族风情、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同龄人深度交流……金秋九月,一群来自美国的师生在中国之旅中喜迎“丰收”。$ j: M+ I- j* v3 X
9月15日至24日,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由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组织的美国青少年“青春同行”华盛顿州代表团近百名师生踏上了一场难忘的中国之旅。穿越贵州、四川、山东、北京,代表团的师生们感知不同文化,探寻多彩中国,收获崭新的友谊。
  ]& f8 [$ D7 l5 S 感知中国:每个新发现如同开“盲盒”
+ g  |7 n3 P! E" F3 [. T 从南到北,美国青少年分批走进中国四地,体验不同的文化与风俗。
* j) L4 P6 Y7 K  i  }+ J1 U( M 在贵州,感受苗寨吊脚楼的独特建筑风格和绚丽多彩的苗族服饰;在四川,欣赏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和与之息息相关的竹文化;在山东,感受齐风鲁韵;在北京,参访600余岁的故宫让他们流连忘返。
& o$ h4 J9 c5 X; E
VowOP9z5QGPFR9SZ.jpg
- I  i7 `) L9 r( W
6 i& O- s7 k" A1 S% C6 _, b
9月16日,美国青少年在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体验苗族服饰及舞蹈。新华社记者 袁睿 摄
+ {/ q- T, g6 N/ H7 w 来自华盛顿州体育场中学的切斯·戈登读过不少与中国相关的书籍。终于踏足北京故宫的他难掩兴奋,一路紧随导游,连连发问。当得知太和殿前的铜龟、铜鹤腹为空心,放上香料后,烟自它们嘴里吐出,他惊讶地高呼:“这真是古代的高科技!”
1 P5 u# Y  e; l+ `. d" w “就像是把我脑海中的拼图一块块拼上了,书本上那个遥远的中国,终于与我眼前真实的中国连在了一起!”戈登高兴地说。
$ |5 a7 u5 N3 B& K* N 对并不熟悉中国的克莱顿·谢尔顿而言,每一个新发现都如同打开一个充满惊喜的“盲盒”。* r/ \4 k  n, i% n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一见到大熊猫,谢尔顿就拨通了与家人的视频电话。他将镜头对准熊猫,兴奋地复述着导游的讲解。
' Y! @4 O6 o% m( }2 y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大熊猫,它们太可爱了!”谢尔顿告诉记者,这几天他总是迫不及待把新学到的知识同远在大洋彼岸的家人们分享。“我现在才知道,竹子除了是大熊猫的食物外,还可以用来编织,这真是太奇妙了。”
4 t2 ^6 [) l: ?3 B) E
n7ZPA7pvB277GpG5.jpg
6 X" u. ~) h2 N) g/ G0 l
. Z6 s5 T, F1 }8 `
9月20日,美国青少年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游览。新华社记者 袁睿 摄
+ \- d& a. q3 ~7 A+ h" h5 ~& g 有视觉的全新感受,也有味觉的奇妙体验。
+ M. O. M8 F" [" Y3 b& l3 a, @7 a 贵州的酸汤、四川的麻辣、山东的烧烤、北京的烤鸭……“终于尝到了真正的中国味道。”华盛顿州西谷高中学生伊莎贝拉·弗格森激动地说,“美国的中餐完全无法与这里相比,四川的辣菜简直让我过足了瘾!”
2 A# f, ~4 X5 l/ {) K 探索文化:这里就像一个民族博物馆
8 p$ F6 b0 [4 m3 h; a' D; p; R 中国文化的魅力呈现在大江南北的山水之间,也蕴藏在悠悠流淌的历史长河之中。. O- `% P) `( ~) _" p
站在都江堰景区的秦堰楼上,来自华盛顿州福斯高中的伊丽莎白·金特仔细聆听解说,眼前的一切让她深受震撼。“我从未想过,这样一项古老的工程居然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金特感慨,人与自然在这里能够和谐共生,“这是真正的伟大成就”。2 |- _+ O; \4 ?- v! |' ?; L- Q0 M& d
在贵州学习苗族蜡染技艺,在四川赏茶艺、制漆扇,在山东领略传统戏曲风韵,在北京故宫探寻古建筑之美……一次次的亲密接触,让这群来自大洋彼岸的青少年,对中国的多彩文化和悠久历史有了全新认识。5 ~  d) f- a8 u8 S
bAcAoOLAJjccU7uz.jpg

+ o4 X2 j# Q. F9 C& l
& c, ^. H/ o7 g0 h7 t9 } 9月22日,美国青少年在北京故宫听导游讲解。新华社记者 袁睿 摄
6 ~3 Q/ U' l$ @8 j9 o 此次来华参访的美国学生,有不少是美国的印第安人。记者注意到,这些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非常感兴趣。在贵州的西江千户苗寨,学生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这里就像一个民族博物馆”“不同的民族可以很融洽地生活在一起,这真的很棒”“很难想象中国可以把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如此完整地保护下来”……
; Q0 J1 x% F7 r( s& ?" e# d$ V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众多民族的文化也在这里交织,这次旅程让我有机会触及其中的一小部分。”来自华盛顿州体育场中学的莎拉·凯尔岑贝格充满期待地说,通过此行,她对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决定回到美国后多学习中国历史。  h: l' o1 y! ?' W- p& b
收获友情:互动中碰撞出友谊
6 V* f% b- E* O& l, w5 p) b8 j 这是一场文化的交流,更是一场友谊的碰撞。
  [. a; o  x% ]9 a. k" i  F$ w 在贵州的乡村、四川的校园、北京的城市篮球场,热爱运动的中美青少年通过一场场篮球赛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 W; z6 B+ G$ c! k 说是比赛,大家似乎都不在意输赢。" v5 x2 I+ ]! {0 u& L
林肯中学的崔·科利尔在赛前急匆匆找到中国队友,不聊球队战术只为商量如何向观众致敬;美国学生阿德里安·杰斐逊在赛后收藏了中国小伙伴的队服,两人约定着未来再打球……4 h& \: ^4 \+ ^' T$ F
贵州乡村篮球赛上,作为临时教练的林肯中学副校长罗杰克·阿拉-阿门每隔几分钟就要换一批队员上场。* U! b; h5 o. w$ Q8 ~+ ~4 k! n# l
“我想让这些积极报名参赛的学生们都有出场机会,感受现场的氛围。”阿拉-阿门说,体育是世界通用的语言,相信这场篮球赛可以让孩子们建立更深厚的友谊。: W" q, J; L( @: `0 b/ ~
UuowL9VUOlyVuU1G.jpg
( {: u% q- T  {5 ~- O' P+ [

: o" s$ N2 L, u" C+ l0 a 9月20日,美国青少年与中国学生在分别时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袁睿 摄
3 n6 O/ m# |3 H 有激烈的比赛,也有静心的交流。6 o8 O" w1 t& P* k
“围棋真是太有意思了!”来自华盛顿州塞拉斯高中的奥特姆·特普翁萨兴奋地分享她第一次下围棋的感受。参访期间,很多美国青少年在中国学生的指导下,逐步掌握了围棋的基本技巧,并从中感受东方的思维方式。
/ b1 ~2 J2 z) ?' B6 q 来自北大附中的吴梓萱告诉记者,她事前做足了功课,为的是能巧妙地将复杂的围棋规则转化为简洁生动的语言,让美国学生迅速上手。看到美国小伙伴们的喜悦,她的心里也感到暖暖的。
# v) n$ H% I/ e3 a/ r
wn3t6qJD3FDqFM5v.jpg

$ N6 n" \; }* @( b! V9 I* `% d0 W5 g* F% m: |# e1 s, k! ^
9月22日,美国青少年在中国学生指导下学习围棋。新华社记者 袁睿 摄
# W3 S" U) K# M- I5 C- f* K; D 短短一周多的时间,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打动了一个个远道而来的年轻心灵。互动交流间,中美青少年友谊的种子也在此生根发芽。6 o1 Q; b4 L% M+ D9 C4 B1 p
策划:陈芳
2 K% d& F3 T/ S 记者:袁睿、骆飞7 s! J4 M+ F5 N7 P( O# S- M% D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郑重声明】活在枫叶国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活在枫叶国

GMT-5, 2025-9-17 19:18 , Processed in 0.017421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活在枫叶国

www.canadaasian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