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v7 {; l, W3 j9 ^- A# s1 b* L$ ?+ C( Z7 o7 W8 @- }, j
3 Z' H1 n/ v$ }* B 编者按:- c- Z$ h2 |5 E4 T8 t
11月8日,我们迎来第25个中国记者节。“我在现场”栏目邀请多名摄影记者,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O+ f' D+ m& o$ ~: b% B
) P9 k, h( G" d5 n
7 q8 { m* n6 H9 n) C) w 1992年9月,东山乡中心学校女子班的孩子们正在上课,一位父亲透过破碎的玻璃窗看向教室。0 W" a3 u" ?, I) y5 i& Y, \3 t
一位父亲,透过破碎的玻璃窗看向教室,眼里充满慈爱与关切。
@+ q7 ?6 U5 [& A# i 这是32年前我在大凉山拍摄的彝族女子班组照之一。
, n% r( c# F+ {' M3 U 1992年9月,经过三天的路途奔波,我从成都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东山乡中心学校,采访彝族女子班90名孩子的学习生活。
" V" U1 ~, A4 Q 在学校的三天两晚,我拍摄了师生们马灯下学习,篝火边起舞,老师背着娃娃讲课的瞬间……9 D. z+ [" K) |
2 ]5 p8 `$ l0 t
. C$ b3 m/ y4 v# f1 t1 C 1992年9月,东山乡中心学校女子班的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跑步。# O/ D5 Z' o! _/ K2 C3 |
# |8 P9 }" L3 g& K, v' u2 V
+ a: Q6 F$ \1 P! v7 \ 1992年9月,东山乡中心学校女子班的孩子们正在上课。画面中第二排中间转头看向一边的女孩,名叫格及莫沙诺。5 }5 e' q0 }$ W5 w4 t8 [7 L
% {' H, C# y' ]: {2 g
/ h |+ a+ u6 n8 m, x 1992年9月,东山乡中心学校女子班老师金华英背着不到半岁的孩子,给学生们上课。
~$ i. G. g0 T* H+ T9 m$ {- f7 X& n0 N
' a; m9 q& A9 Z# `, }. f 1992年9月,东山乡中心学校女子班的老师在马灯下辅导孩子功课。, y2 c4 o9 L: c6 v7 \4 U2 j
$ ^* N1 w% C- J2 |2 p
' L1 |$ J0 j! z) C2 J- G2 J+ c
1992年9月,东山乡中心学校的老师敲击汽车轮毂当作上课铃。, A" N. G F8 S& {
: ]& [9 p" K( m* s# L4 |
& l$ ?+ P! { V# P- L. R 1992年9月,东山乡中心学校女子班的孩子们围着篝火跳舞。
4 B1 {- D, g# Z' f6 q4 X 20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些偏远彝乡学校,有的班甚至没有一个女孩。当地政府为此专门补贴经费开办女子班,解决彝族女童的入学难题。) ^( Y* n" I( Y4 F# d
普格县东山乡中心学校是最早开办女子班的学校之一。当时为了招满两个班90名女孩,乡干部和老师挨家挨户动员,跑遍了学校周围的几个村子。
1 U, y |) v/ c% v j" o2 I' w, s" b/ H' D" K) w5 R; }
) Q$ `# h( [( W! C
普格县民族中学彝族老师格及莫沙诺在给学生上英语课(2016年10月21日摄)。格及莫沙诺1992年就读于东山乡中心学校女子班。
- W; [* g c \1 P" |; z5 s 教育能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吗?2 v$ D U5 x- k. |2 J; V
2016年,我再次前往普格县,寻找当年女子班的孩子们。她们中有教师、护士、生意人……那些当年坚持读书的孩子,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 t( s {( H" o E) M A
: z4 H1 S0 s$ t2 ?" F- M$ y2 l" e
& c! V) g. ~9 x6 g2 h2 c
2016年,普格县东山乡中心学校女童。
& u$ f( L. _% ] 再次踏入东山乡中心学校,当年由干打垒平房合围而成的校园,早已变成漂亮的教学楼、办公楼和住宿楼,校园里一半的学生都是女孩子。, }7 W" w: {5 j, f! C M" |
: H) c* w) Q. c6 h" I; w0 x% V) M; r6 W' y, \+ n! L1 Y2 g8 v4 c
2016年拍摄的东山乡中心学校。
. ?" \. V. [+ H, _- n 再看这些照片,只有将镜头对准人,对准百姓的喜怒哀乐、真实生活,才能深刻反映社会进步、时代变迁,让瞬间成为永恒!
* f4 l; g. j F+ \) E: H6 e7 m) @ ]% f ~0 X# y" S1 O
) t3 y# F1 E0 V5 g q. Z- K/ V4 K
图/文:陈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