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 ]& B& d" b) |
' ~" p# ^4 |+ P. b/ d经济观察网 记者 种昂山东说,要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这还不够。这个中国北方第一经济大省公开表示,要抓好2025年工作推进,确保一季度“开门红”。9 S7 `7 p3 Z/ e' W# q* c
) z+ Z8 H: w' V( p `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这是2024年12月24至25日举行的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传递的信息。按照惯例,这次会议不仅回顾了过去一年的经济工作,还对新一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规划和部署。* u: d \8 d7 A! J3 W
1 n, y* m, Z3 M7 n8 _6 R4 S! ~& G
也就是说,这相当于立了“军令状”。山东为何有这样的底气?
1 a" l. |7 b. U: L
5 i O" K' I/ w: x a; w一
% u0 R0 I6 y j) P" T$ c8 K' R- q y3 ^+ y; [( q
对中国这样的大国经济来说,经济大省稳住了,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也就稳住了。
1 E- E! r7 L6 m+ k
3 j$ L# B6 m5 y( f+ O3 q经济大省体量巨大,是全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中国GDP排名前10的省份,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在60%以上。
) O/ }8 f P# ^1 H. i9 B) W& v) w9 j; {' }0 |/ V
因此可以理解,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此前,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也提出,要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更好发挥带动和支柱作用。5 {9 T8 \( m$ v! `/ |' n
7 I% C4 z4 |0 A! ?( l3 x2025年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赴山东济南调研时指出,山东作为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挑大梁作用,着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早落实、快见效,以实实在在的业绩为全国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 O$ r5 J$ T: s2 K! ^9 j7 b0 K
* `- U, Q- g* q3 d( D |为什么是山东?因为山东是当之无愧的经济大省。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山东省的GDP为71981亿元,占全国GDP的7.6%,是北方第一、全国第三的经济大省。
! C. x7 @5 _8 g+ ]8 }+ s$ I& p0 c; L4 v3 Q1 r
重要的是,近些年山东从不“掉链子”。0 I/ a3 {5 S8 S; }6 c
0 t) n# q" ?5 ?0 |! d( s" W2021年至今,山东省经济增速连续3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前三季度,山东GDP增速为5.6%,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在前5大省份排名中位居前列。与此同时,前三季度,山东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融资规模等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e& J" t- B6 P' m! h; t7 {; G8 `" e2 t
从趋势来看,山东经济“稳”的基础更加巩固,“进”的势头依然强劲。全年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日前举行的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如此评价2024年:全省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4 ]! J3 c% I. ^- S9 V$ K
1 e& a& i4 x. j+ G, m+ I2023年,山东省GDP超过9.2万亿元人民币,2024年接近10万亿元大关,预计到2025年站上10万亿元台阶应无悬念。果真如此,山东将成为继广东、江苏之后中国第三个10万亿大省。到那个时候,作为北方第一个10万亿大省和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山东的分量会变得更重。
$ x1 Z |, r1 k7 }, v+ l! O$ `. Y0 w* l7 }4 O, m- A; Q
未来已来。
4 W8 ?6 v1 `4 u2 S/ P" W/ s# |: t/ H; T' l* \
二* H6 e2 {/ L$ P, l/ N3 S. L' D5 j( p
{+ G) h+ ]; H6 x9 Q不过,山东之于中国经济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总量层面的。/ J, m! i0 M$ W" O2 U5 ?3 \2 ~* s
0 b0 W" T& n: }$ F0 N' n作为全国农业第一大省,山东产出了约占全国8%的粮食、11%的水果、12%的蔬菜、13%的水产品,并在渔业产值、肉蛋奶产量方面位居全国第一;山东还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在207个工业种类中山东拥有197个,在全部666个工业小类当中山东拥有526个。
8 w* G: N! d- P/ Z
; c7 _8 X0 P/ d$ A可以说,以农业、工业见长的山东奠定了大省的硬核本色。正因如此,学界一直有个说法,称山东是“转型中国的经典缩影”。+ m" B O/ N) ~8 p: a( M
4 Y& I, C2 @! ^' t8 S$ p
这个说法意味着,为转型中国探路,山东可以大有作为。经济大省挑大梁,山东因此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
/ f% y$ C% F# k9 f' U1 x# C& W7 j& x) }! U
从2018年开始,山东先行探路,率先发起了一脉相承的两场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在改革中,山东确立了“十强”产业集群,引导企业及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8 ?7 I+ \: b/ p& y0 x$ F9 n4 M
- H2 o4 F3 w4 W4 }& ]改变是渐进的,但也是深刻的。试举一例: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2月,山东省煤电装机占比首次降至50%以下;6月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过亿省份;10月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6.90%,历史性超过煤电,跃升为全省第一大电源,山东“一煤独大”的能源结构得到标志性扭转。/ c. R" y3 q7 c
! p9 P, |& g# d1 z山东经济的成色也在变。到2024年底,山东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数量达到40.03万家,位居全国第三,较2023年底增长14.69%。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山东已累计培育国家级智能工厂35家,省级智能工厂241家。山东省级以上绿色工厂产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总产值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一。
/ M" v5 S% K. o. `8 b% H
/ E- L* G/ {& j% F( P* @山东还在持续加力。2024年1—11月,山东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高于全部规上工业3.6个百分点;前10个月,“四新”经济投资增长8.2%,占全部投资的58.6%。) d& f6 _; ^4 [( ~' x4 q a
2 A; l2 ?# @& {) d j8 y大国命题,山东求解。如今看来,山东交出的答卷是超出很多人想象的。$ `5 O! S2 s- U6 N! l0 X0 s- v
" t2 t5 ^3 t3 o$ z8 K
大省挑大梁,山东不一样。5 n$ A! k( z. l- _; Q
& b/ [* A1 y, _% l, D
三
* ^4 t3 a2 z7 |$ g" H3 N8 g* _* S3 l
/ l% h% L2 |" n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五年目标的决战之年,还是“十五五”的谋划之年。
3 M1 I/ a& V/ y% S& q7 `+ p" T2 i* t3 s1 r( H) I! A3 s& d
不过应该承认,中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 t2 z" ^! P2 x' r) I) |( F
' N1 U3 e' I" n" ^" u
新的一年,经济大省的表现不仅关乎自身区域的发展,还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大盘的稳定。这是大省在关键时期的一道必答题,不容有失。
, D$ {/ P0 [ r) c2 r4 H+ M6 q5 f7 I* Y
面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喊话”,各个经济大省反应迅速。2024年12月下旬,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河南、四川等经济大省相继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无一例外,在这些会议上都表达了对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和信心。
4 L. J: I* [) K9 G
) {/ G+ u$ C, ?* i* J1 g在经历了“山东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后,山东提出,要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山东还明确提出要确保2025年一季度“开门红”。
: r0 Y. l; j: J5 L" l% G D% b" ?2 b9 D* t" I7 Y
岁末年初,山东有何谋划?! @- v( k' k# i7 P8 R/ @
. j$ H, m) X3 s, e' o! Q) C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尽管山东省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是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正加快集聚,一揽子增量政策效应持续显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事项加速落地,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纵深推进,高能级开放平台赋能加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这都为推动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是这个北方大省的特有优势。
6 U- P0 z" `9 g1 m# f% \) v6 l1 Y- t, @7 Z* I
会议提出,2025年山东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深入实施“三个十大”行动,着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陆海统筹……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向好、进中提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7 V& w$ c8 N& x" J; u1 X
9 D" G" w9 p) f' ]8 \
事实上,山东已提前筹划、密集出台改革政策措施,将振兴工业作为“头号工程”,重点则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4 h" z+ L, l- X, R4 t9 ~6 E/ F. T/ D! H# ]0 w& Z
2024年12月中旬,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计划将优先发展人工智能、“元宇宙+”、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技能作业机器人、深海深地深空、低空经济八大未来产业重点领域。
% V$ e B# j+ D" s! _5 z! R/ D5 V' G2 U% v' |
12月25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按照这一方案,山东将实施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和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山东是制造业大省、实体经济大省,促进数实产业深度融合,将发挥出数字技术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效应。
2 A* t& t0 L' j5 v* Q, W
/ Z1 Z. }3 y- k7 p" p2 b12月下旬,规模100亿元的山东省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引导基金完成工商注册。该基金将通过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实现不低于300亿元投资规模,支持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
+ s9 X* r3 u/ l+ A. m' P! f1 Y
/ a1 a. Y, I( c2025年1月2日,开年第一个工作日,山东发布了《2025年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共包括四个方面34项增量政策举措。$ }# J: V# w+ s$ x* t
& m( Z4 N' t' E6 ]
这样的山东,干就对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