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9月16日是第30个国际保护臭氧层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zone Layer),今年的主题是“《蒙特利尔议定书》:推进气候行动”。6 C( Q; {- ?" A# n+ ~ B
. x$ n' Q! l( N7 O. _) n& d" B
, A6 `3 Q9 M) J4 t
* j* @ |0 \' r- h; V% s1 e图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C4 B. `2 w1 ~5 `9 o8 ~) g臭氧层是一个脆弱的气体保护层,其作用是防止地球受太阳光线有害部分的损害,有助于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a; E+ D9 @3 J1 q% j1 o Z
( l% r( W! |5 V- Y L8 J$ q* |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使用以及减少这类物质,不仅有助于为今世后代保护臭氧层,而且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重大贡献。此外,这一举措还通过限制有害的紫外线辐射到达地表,保护人类健康和地球生态系统。. s6 ?2 Q8 j; `* D5 Y
8 j6 @% u. \( K, W
经过科学研究,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确认,促使国际社会建立合作机制、采取行动保护臭氧层。
1 v# c5 r0 Y) U1 [/ W- V0 @, J5 ]( B2 ^! i" G* R% o
面对臭氧层被破坏的严峻形势,在联合国环境署的组织协调下,1985年3月22日,28个国家通过并签署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正式做出臭氧层保护规定,确定了国际合作保护臭氧层的原则。1987年9月,制定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确定了全球保护臭氧层国际合作的框架。
E- g8 q1 ~9 ]0 A* c
9 d- H' ]; k4 ](1) 节日日期
0 B$ u \0 Q# r, w3 ]; ?0 f1 @5 y4 L0 Q7 M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月16日
- P+ F/ ?4 \3 |3 g9 F- f/ |- f+ [$ I& M. P' I
(2) 节日成立背景9 H, y9 \* ~+ ]) l
% o; B7 s, g7 Y6 I
发起方:联合国2 U0 T0 l) [: b% m$ R5 Y
9 I7 ?4 |; U& T$ E7 t发起国家/地点:联合国大会4 p1 w; h+ C" X" C
K/ m( f- S# O7 [发起缘由:- @3 m. J% Z: G3 O
; |2 H5 g! Z! r5 A7 _ 1995 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要求所有缔约国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个日子。
7 R) C, V! p; V" |
* b4 j) \3 b; r% g建立愿景:
) B5 b, ~$ Z4 N$ o' ^0 ~# Y0 |8 g) Z6 E
$ j# ?# `( g* a" E5 \: Z! _' n/ ~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蓝天,保护地球生命。在国际臭氧层保护日这一天,我们铭记《蒙特利尔议定书》终结了全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即臭氧层的消耗。当世界发现在气溶胶和冷却中使用的不断消耗臭氧的气体在天空中造成一个洞时,他们聚集在一起。表明多边主义和有效的全球合作发挥作用,并逐步淘汰了这些气体。如今臭氧层正在逐步愈合,将再次保护人类,为人类遮挡太阳紫外线辐射。' C' J: q' B$ Z p3 r
/ \/ P/ u- n* Y3 o(3) 臭氧与科学
+ S1 X( q/ y; g! o2 i" L$ H/ i/ U! B. y. W* r
什么是臭氧( L0 j4 y$ O8 m$ S0 P
3 R5 W! ? W' D4 g臭氧是氧气的特殊形式。其分子式是O3。人类所呼吸的、对生命不可或缺的氧气则是O2。
8 f7 Q, L9 E& ^
; k/ _9 d6 B$ d# F+ m( o/ U. y V+ y臭氧在大气层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它的存在对于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90%臭氧位于离地球表面10至40公里的高空,即平流层。: P$ \" f% y# h0 t% V& _" h) b
/ G6 a5 G! c: ?' @4 F6 D8 q Q& l' R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大气中的臭氧?1 x9 j5 N! r+ n1 V# H
2 X- ~1 F( z. \' S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光中对生物有害的部分紫外线辐射,因此,平流层中的臭氧被认为是“好的”臭氧。与此相反,地球表面由污染物形成的过量的臭氧可能对人类、植物及动物造成危害,因此被认为是“坏的”臭氧。在地球表面及低层大气层中自然形成的臭氧也是“好的”臭氧,因为它有助于去除大气中的污染物。
; V- ^7 S, v, o, J* |3 r% Q( q
0 W6 V* v5 v2 `$ \% G2 v7 ^臭氧洞与科学- e; K9 K0 j% v& p, y: [
1 I9 y3 Y2 }; n1 y) Y& u8 Y/ N/ L
1985年5月,英国南极调查局发表了一篇调查文章,此后,南极上空的臭氧消耗现象即被称为“臭氧洞”,这一名词由诺贝尔奖得主舍伍德•罗兰最先提出。臭氧洞的卫星图像已经成为环境受到威胁的全球标志,并为调动公众对《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支持发挥了作用。" H7 B- k& F) l( x/ O
) t+ g7 r' v1 `' `- M大气科学家和环境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仍然是《蒙特利尔议定书》决策的最重要参考依据。关于臭氧消耗的图像与科学通报是有效的交流工具,能让公众知晓所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G% v8 ?4 Y3 P/ [0 R0 A- M& [
' l8 h( L F4 s% h; {
(4)往届节日主题
& n: e6 v; A; h8 a2 Y
1 M0 p) t6 f! l( s' ]7 {5 N2023年:《蒙特利尔议定书》——修复臭氧层,减缓气候变化; s6 x5 k3 Z6 f1 D. y3 E! ]- [
2 O% N. R9 b2 c& E# R2 U
2022年:《蒙特利尔议定书》35周年——全球合作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 E' N( U' J/ O1 }+ E8 R7 E# l$ _% t3 s# A5 W
2021年:《蒙特利尔议定书》——清凉世界、保鲜食物、呵护疫苗
/ g7 j" J4 P. ]1 f* M) N# x" M2 R0 e2020年:守护生命的臭氧
* {$ e. u! X( M(此处已添加公益募捐功能,如有捐赠需求,请到今日头条 APP 查看)) d6 h4 y$ i* x
) X3 X3 y$ W+ g4 f$ u4 |
文/子舒、Tommy 审/Yang 编辑/Lea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