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正考】八卦起源考识
0 V9 Q6 q2 H9 F5 o# ?8 @/ Y金栋按:八卦,即八经卦,见《周礼·春官·宗伯》记载的三部《易》书,即《连山易》《归藏易》与《周易》中八种基本图形或卦画,用符号“--”和“一”表示,每卦由三个爻组成。
# C, F. G# `1 [9 }- n* P
, V' E& X4 J- J$ Y/ O, S
2 c: H; x8 f) I8 m# `5 b8 B& z2 a2 @
朱熹《周易本义》八卦歌
) f1 x2 L9 p+ d9 t: r今通行本《周易》八经卦名称分别是乾、坤、艮、兑、震、巽、坎、离,而西汉文帝时期出土的马王堆帛本《周易》八卦名称分别是键(乾)、川(坤)、根(艮)、夺(兑)、辰(震)、筭(巽)、赣(坎)、罗(离)。其中,根与艮、夺与兑、辰与震、筭与巽、赣与坎、罗与离这六个卦名,乃音同或音近之通假字,键与乾、川与坤这两个卦名,则是词义相同之字。从帛本《周易》经、传中一些不同之卦名用字分析,当时之卦名用字与当时之普通用字一样,具有一定之随意性,故字形多有差异。! r. }8 P5 f3 ]) f4 \8 \7 {8 [
关于八卦起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M- f* B# D0 I" G% T" S# }
(1)伏羲氏观象说,认为卦画来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见《周易·系辞传下》,说:“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D$ ^5 w1 p( y* `' j2 d
(2)画前有易说,认为起于对数和理的领悟。由《周易·系辞传》太极、阴阳、四象、八卦及河出图、洛出书而推演,宋代治《易》者邵雍和朱熹持此说。见《周易本义》卷首图解,说:“《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子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2 A z$ z0 f- e6 @
(3)文字说,认为来于上古时代象形文字。《易纬·乾坤凿度》和宋·杨万里、清·黄宗炎持此说。见朱伯崑《周易通释》。
0 B6 p, V+ _: q; A( m0 B: X(4)男女生殖器崇拜说。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说:“八卦的根柢我们很鲜明地可以看出是古代生殖器崇拜的孑遗。画一以象男根,分而为二以象女阴,所以由此而演出男女、父母、阴阳、刚柔、天地的概念。”
, {4 P' D/ v& l- W4 Y, F(5)上古结绳记事、八索之占说。《周易·系辞传》说:“上古结绳而治”“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离为绳(高亨语),故于省吾说:“易卦起源于原始宗教中巫术占验方法之一的八索之占。古也称绳为索,八索即八条绳子。金川彝族所保持的原始式八索之占,系用牛毛绳八条,掷诸地上以占吉凶。《易·系辞》称包牺氏始作八卦,乃指八索之占言之。八索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左传》《国语》。八索之占是八卦的前身,八卦是八索之占的继续和发展。近年来的学者们,都说八卦与伏羲氏完全无涉,这就未免‘数典忘祖’,截断了易卦的来源。”(《周易尚氏学·于省吾序》)! X7 ?" W# I. H* J" q' {6 r4 Z
(6)十月太阳历说。陈久金在《阴阳五行八卦起源新说》中,根据凉山彝族地区长期使用的历法认为,八卦起源于一年十月的太阳历。他认为天为阳、地为阴,在彝族十月历中称公、母。所谓水火木金土五行实即半年月五个太阳月的名称,八卦中的太极实即太阳历一年的通称。见萧元、廖名春《周易大辞典》。3 s6 i' U! M% @4 l4 W! f: a! L
(7)半坡鱼纹说。赵国华在《八卦符号与半坡鱼纹》中认为,八卦符号系统系从半坡彩陶抽象鱼纹中直接演化而出。八卦符号表示数字含义的方法及所用密码,与半坡抽象鱼纹表示鱼的数量意义的方法及所用密码是完全一致的。见萧元、廖名春《周易大辞典》。
, K" |- e7 {/ K5 D(8)数字卦说。据易学史料及地下相继出土的商周甲骨、陶器、石器、青铜器、帛书竹简等,八卦符有多种样式,且相隔几百上千年,并非一人一时所创,而《周易·系辞传》说伏羲氏仰观俯察,远取近取等、或依《河图》《洛书》等而画八卦,显然与事实不符!
0 T; ?& p a+ ~) A+ C据(近)现代相关学者研究考证,八卦符实出自古代卜巫史官之手,即在举行卜卦、筮法时用来表示奇、偶数的符号。如
2 Z* P8 `( H/ X+ G张岱年《中国哲学大辞典》说:“八卦起源于原始宗教的占卜。”
& ]4 I) w" d' T* ?其中符号“--”表示偶数,符号“一”表示奇数。偶数六、八用“八”(--)表示,奇数七、九用“七”或“一”表示。爻符“--”“一”两两相重三次即为八卦。现代治《易》者,将这种数的图形卦画称数字卦,或称筮卦。
; {' X! g2 \, { t以今本《周易·系辞传》“大衍之数五十[有五]”章记载的大衍筮法与《左传》《国语》所记筮事互相参看,“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系辞传上》),所谓“营者,谓七、八、九、六也”(《周易集解》引《荀爽》曰),帛本《易传》谓之四马(码,数)。每三变之结果,其余数均为九、八、七、六的四倍数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故在数字卦变成阴阳卦画时,凡奇数皆为阳“七”(传统认为是“一”),偶数皆为阴“八”,即七、九为“七”,六、八为“八”。在帛本《周易》中阴爻并非写成“--”,而是写成酷似数字卦画中的“八”。由数字卦“八”,演变为帛书《周易》的“八”,再变为今本《周易》中的“--”,便可见其演化痕迹;亦为数字卦与帛本《周易》联系之佐证,且可揭示从数字卦画到《周易》阴阳卦画之演变过程,又可进一步确定数字卦画是一种原始初型卦画或八卦。& A% q0 P, x1 u( L3 C
今通行本《易传》作者说八卦是伏羲氏所创制,有四种说法,且相互抵梧、矛盾。其中《系辞传》三说,《说卦传》一说。如下:0 ]9 B/ H- ^. Y4 `
(1)《系辞传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9 ?# a$ ]9 E* y* y' N(2)《系辞传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s4 o: A k0 K \
(3)《系辞传下》说:“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c$ d6 C2 U$ l
(4)《说卦传》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5 ?6 F0 G0 o" I6 U6 c
然古今治《易》者,亦有否定其说者。如& K% |/ M% m7 j5 g! h
(1)宋·欧阳修《易童子问·卷第三》说:+ o( u1 V' Z/ q9 H
“《系辞》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所谓‘图’者,八卦之文也,神马负之自河而出,以授于伏羲者也。盖八卦者,非人之所为,是天之所降也。又曰:‘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然则八卦者,是人之所为也,河图不与焉。斯二说者,已不能相容矣!" j4 m, ^( a( D* I: C3 f+ e# K/ v) c
“而《说卦》又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则卦又出于蓍矣。
: l4 ]2 S7 J* [0 }) B. P“八卦之说如是,是果何从而出也。谓此三说出于一人乎?则殆非人情也……其肯自为二三之说,以相抵捂而疑世使人不信其书乎?故曰非人情也。凡此五说者,自相乖戾,尚不可以为一人之说。其可以为圣人之作乎?”/ W1 M$ D% N( b
(2)朱自清《经典常谈》说:“伏羲氏恐怕压根就没有这个人,他只是秦汉间儒家假托的圣王。至于八卦,大概是有了筮法以后才有的。”, _2 [7 _2 Y5 @0 P
(3)李镜池《周易探源》说:“伏羲其人的历史根据等于零,何况这个凭空构造的创作八卦之说。”
; v! F( S: z- M" I8 c) ^4 l/ @(4)朱伯崑《周易通释·八卦起源》说:“包牺氏其人也只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说他作八卦,显然太渺茫、太虚幻了。”0 z, P: B: J5 q) R/ y4 z- k1 l# c
(5)任继愈《任继愈谈易经》说:“所谓八卦哲学是《易传》提出来的,而不是《易经》原来就有的。它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总结了多方面认识成果的极其复杂的产物。如果脱离文字的说明而以卦画为据,那么在逻辑上必然要把这种八卦哲学的形成上推到传说中画卦的伏羲时期,很显然,这个结论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z6 ?# f$ D; S$ E! t; O& ~: u
(6)汪宁生说:“这一说法在封建社会中竟长期为人深信不疑。汉魏以来,说《易》之书不下一二百种,一再重复这套鬼话,而且愈说愈玄,八卦简直成了不可思议的东西。直到现代,人们才否定天赐神授的说法,开始想对八卦起源作出科学的解释。”(蔡运章、董延寿、张英桥主编《易学考古论集·八卦起源》)% B# g3 J& L1 D. l
要之,八卦符出自古代卜巫史官之手,即在举行卜卦、筮法时用来表示奇、偶数的符号,并非伏羲氏所画。其中符号“--”表示偶数,代表六、八;符号“一”表示奇数,代表九、七。以今本《周易·系辞传》“大衍之数五十[有五]”章记载的大衍筮法,即用蓍草变易之数九、六、七、八,以求一爻(三变得一爻),六爻一卦(十八变得一卦),而占人事之吉凶祸福!
: {6 Y: G# i1 U4 d自阴阳概念出现后(春秋时期),后世(战国以后)治《易》者则以符号“--”谓之阴爻,符号“一”谓之阳爻,如此而已!, {4 S- K' N) L8 E9 N1 {
附:参考书目(略)' P4 V* ?! P3 x
2 x& B. d+ | d; S8 n2 s
* h: ~( P+ i4 [ L0 Q" m4 U
7 B# M3 M: G( E- z. r
《周易·系辞传》“五十有五”大衍筮法5 r6 ~2 J: X; H, ]4 b0 z
+ t7 y4 q( P" }8 M. {# p
" w2 w# N8 v% J
1 c% d6 M: @- k" D# v& O. J0 B* S% J; C" g
- g; m; v' o! e/ d
6 ]: ?/ P; c: V j4 G0 B出土的数字卦(一)
' I* c/ N" }2 H9 V0 l
3 l5 D! T) _% e n
8 o7 P& q3 Z1 _+ n/ p" g: Q
* E6 S. w4 p/ _2 j" L9 e" | N
8 \( j0 a) ?% t& o s- U& s. C出土的数字卦(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