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H5 c( H3 |/ C- j, Y( v
5 K5 [# G J* k$ H七十年代,我军战士用63式自动步枪进行拼刺训练。图片来源于网络。
4 W! w+ @8 ]$ g$ Z2 }% h本文为卡尔加里小虎原创作品,仅在头条号发表,现已开通全网自动维权,谢绝任何形式的搬运抄袭,转发请注明出处!
n# N. {6 x( x: }% h) _参战老兵杨裕东,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时,是成都军区13军39师115团1营2连副班长。/ t7 A9 Q( N7 Z j
战后他进入军校深造,当过排长指导员,后来调入大军区机关,1993年转业。1 K, `* ~+ A, ]/ E
后来,他用“风牌575”的笔名,出版了自己的长篇纪实《橡胶林的回忆》。5 ^* M2 \. N' n# p5 W& o
6 a/ ]4 O- a! T: W5 v7 F& w) j
! p, R; _; ?1 F0 v$ [! r
6 Z0 ^4 a/ o, d# Z《橡胶林的回忆》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m2 }+ F& Z. y# d0 n8 [) P. b0 f
在书中,杨裕东写到了自己当年的战前训练。 K8 q# q/ R' T
临战训练不再练拼刺刀!- @0 |7 `! j1 ^( O( {8 s u
3 B1 s8 k! P2 l4 U- _
: L. s5 i/ i+ l' S# o0 [2 [
. a' d2 @8 M+ D当年身穿护具,使用木枪练拼刺。图片来源于网络,
- r/ m; q" c6 J# v$ M) A杨裕东写道:
5 Z; q) |* j1 Z' [平时我们训练时还要练刺杀,大家还记得那样的情景吗?两个士兵,都穿上那“中世纪的盔甲”互相对刺。) E, v3 {. v1 q0 [* v
刚下到野战军时我和人家练对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对手“刺于马下”。% ?5 n8 g2 i2 x0 _8 \9 |
(老卡:杨裕东是1976年12月入伍,算77年兵。但他不是一开始就在13军的,在调到野战军之前,先在铁道兵干了10个月,1978年夏天才到野战军。所以79年战时,杨裕东虽然是两年兵,实际上才当几个月的步兵。与长期练拼刺的步兵兄弟对刺,自然不是对手。)/ T) ]$ H! l; Q5 s' ]6 w/ Q
1979年元旦后,13军39师115团到了云南省个旧市的“小芭蕉村”,开始临战训练:
5 k; {8 c6 p; ~6 t" e现在好了,练什么刺杀呀,战场上有用吗?没用!上面安排这项目不用练了。啊!这下让我太高兴了,什么年代了,谁会和你拼刺刀?3 f$ s3 O+ W! _" k5 T
(老卡:拼刺刀训练如今也不能丢,可以激发战士的血性胆气。但战前训练则不必进行。另外,老卡当年在海军新兵训练的时候,虽然拿的是56半,但没有进行拼刺训练。)
% T! t' \( H- q4 e9 Y子弹随便打,手榴弹可劲扔!
2 ~% T3 J( q# e. _+ b
( l* [5 o: w, y) U, _+ }' d/ s
$ X. V5 H6 H7 @: \$ F* c$ g, z" x: q7 Q' D. u+ z
炊事兵练拼刺,其他战士练习跪姿瞄准。图片来源于网络。
% b2 \2 G8 e6 W1 @5 Q8 X M不练拼刺刀,那练什么?+ ^: u+ k) b% m& j6 h7 f
杨裕东写道:
0 l& ]1 e5 u. k( R你不是想过枪瘾吗?那就让你过个够,一箱箱的子弹就放在那,你要想打你就去拿。射击不是一个个战士的打靶,而是一群群的打,点射,齐射,长点射,那声音好听着呢。; g/ Q' d" m6 U
而且也不再是靶场那种打法,只计算命中数,不再统计环数:1 ^0 x) O& S7 Q: b+ y% n4 j
为了提高实战的能力,我们演练最多的是山地进攻中的射击,在小山坡上挖上很多掩体,掩体内是我们的士兵兄弟举着靶、并编上号,另外的士兵演练进攻射击。
# M: E" V ~- `: h% N指挥官叫几号靶出现,那进攻中的士兵就向几号靶射击,然后再统计靶上的窟窿。
6 j; D% |$ [5 Y" H, }* o" t- X
% v3 p9 M( I5 a( f( [4 ?
. H) @. D2 H1 y; e4 k4 L$ b8 l
7 h8 F' ?; x% e装着4颗67式手榴弹的手榴弹袋。图片来源于网络。
; A* U" G/ L0 ^. H! V' W射击是从下面往山坡上打,投弹则是从山上堑壕里往山下扔:
& T, ]7 w3 P# H: U( ?2 ~8 K8 `那会儿一年才投一颗实弹,现在你想投多少就给你多少。投弹有干部们在旁边保护,从山上战壕中往山下投。
5 P y/ u- O% B- z- Q2 c杨裕东就试过一次,把6颗手榴弹的盖子拧开,接连扔出去:+ G0 x0 `' T+ }1 ~. t& [/ [
我加快动作,学着电影里的样子,把六颗手榴弹的盖拧开放在面前,一个个用左手拉绳,右手扔出。在声声的爆炸中听见连长的叫声:“这就对喽!”
5 _9 {0 {( P* m结语:; m* l; D+ F# [5 g
虽然俗话说:临阵磨枪 ,不快也光。79年战前也争取了一两个多月的临战训练,起到一定效果。但回头来看,由于当时乙种师紧急扩编为甲种师,需要大量征召新兵,而新兵训练尚未完成,时间还是远远不够。# e; i# U1 R7 k% | }% R) ~
所以后来两山轮战时,临战训练的时间延长了不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