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球、好球……”随着哨声吹响,四川汉源县宜东镇中心小学男子足球队的学生奔向绿茵场,大家欢呼着拥抱在一起。这一幕发生在近日举办的第五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小学男子足球小组赛中,宜东镇中心小学男子足球队对阵成都一队。宜东镇中心小学男子足球队一直处于劣势,队员们拼尽全力将比分扳平,最后点球大战以4∶2取得胜利。
8 {! k' L6 V, F" C _# u- @; R7 T2 y* Z& w
结果出人意料,不少人开始打听雅安这支足球队的来路。/ [/ m9 j0 C7 j' ?6 ?
5 Z# U( ?0 Q0 H K
雅安市汉源县位于横断山脉北段东缘,而宜东镇中心小学是汉源县最偏远的学校之一,距县城55公里。在这样的环境下,这群“山里娃”硬是将足球踢出了山区。
' T2 ]# M1 D& N4 T+ D- p/ f
5 B9 e5 f+ M) @$ `) x! s2 }( k' Q“学生走不出去,教师留不下来,这让学校发展一度面临困境。”宜东镇中心小学校长李春勇说。
% l( @& A N6 B T' X7 b- @# W
4 e0 Q3 |1 n3 B好在有一位教师留了下来。2014年,李果大学毕业后不久,回到家乡汉源,成为宜东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他从小踢球,还曾获得国家二级足球运动员称号,“学校留守儿童多,我也吃住在学校,一开始就是放学后带着同学们踢球玩”。/ u" q. d0 [3 Z* a. b+ C
' A( @1 a, f. R5 k7 S. S从踢着玩开始,宜东镇中心小学的校园足球逐渐发展起来。2024年12月底,宜东镇中心小学背后的大山覆盖着积雪,同学们在寒风中踢球仍然热情不减。在相距28公里的汉源县九襄镇第四小学,有的学生刚过7点就来到学校,先踢半小时球再去上课。* Y' j2 y+ Y, H" Y7 S2 U
7 x1 I4 b2 P- }九襄镇第四小学体育教师李俊洲教过数学、语文、科学、美术和信息技术,2013年后“半路出家”开始了足球教学。当时,九襄镇有许多来自大凉山和周围更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学校一开始让这群学生来踢球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他们不去惹事、不去影响别人”。7 }$ P. v' g$ d' D# f
/ |) n/ K E2 W% r, I4 H2 S8 T( [
就这样,李俊洲边在网上看教程,边和同学们一起练。平时,他会严厉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也会和学校其他教师一起关心帮助他们,就这样,球队成了很多孩子的“家”。
2 H7 K5 N. |; E% R+ K6 Y$ q* |4 [+ A, |% l' {
后来,九襄镇第四小学进一步发展足球特色,让学生“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惹事”的学生越来越少,“成事”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足球队多次在雅安和汉源的比赛中夺冠。由于校园场地有限,孩子们在篮球场上踢足球,被称为“没有足球场的冠军”。# P! {+ a6 l5 O0 S3 w* U! Q5 i# \& {
7 R( d) _3 j7 S- S+ ?/ l两所原本不起眼的乡镇小学,都因为足球实现了“蜕变”,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 u: I! F1 ]2 p5 M
) Q- y; r6 \( w+ z0 Z* r8 L$ P
“都说一山不容二虎,但我们是合作的关系。”九襄镇第四小学校长牟小辉笑着说,两校常在赛前对练,外出比赛时也经常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两所学校营造出来的氛围,也鼓舞其他学校更加重视体育,发展自己的特色项目”。
" s+ J3 ^# ?( c4 u. ?" f5 N2 B; x0 }! e4 L9 e; v3 _
“我们希望更多学校像他们一样发展起来,从足球‘双子星’变为体育‘满天星’。”雅安市教育局局长王欣说,近3年,雅安强化市、县、校三级联动,共举办“三大球”竞赛1000余场次,实现了校校有队伍、周周有比赛、人人全参与,“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推动学校体育发展,让学生不仅赢在球场,更要赢在未来”。
. \; f5 i/ N1 P& \! g5 {4 ^+ J3 H
( ~! w3 P5 O5 Y! R来源:中国教育报 |
|